第35章(2 / 3)

李管事方才没仔细看前十,看窦大壮狂喜奔出后,自己也凑过去仔细一看,随即眼睛瞪得老大,话都不知道怎么说。

天已亮,赵府这时候开了大门,而且是大敞开。

天亮后就有贡院传捷报来,名次低了不传,一般是只传前八十名。赵老太爷带着赵承义、承廉兄弟两个坐在前院中堂里。眼见着骑马的报录官一个个地过去,因是从后往前报,看到这些报喜官一个个都没有进府内,赵老太爷开始擦汗了。叫旁边的管事去问报到哪里了,管事一会儿就跑回来了:“老太爷,上个是去陕西会馆的,三十二名。”

竟然这么快!他有孙子能进前三十吗?赵老太爷有点心虚,往左右看看,赵长松的脸色已经不大好看了,以他的实力进前三十是很难的,现在看来应该是八十名之后,或者是直接掉出榜。总之,进士恐怕没有指望了。而赵长宁和赵长淮都很镇定。

赵老太爷再看自己的两个儿子,赵承义在擦汗,而赵承廉面无表情地喝茶,不喜不悲。他突然想起有句俗话歹竹出好笋,怎么长房的两个孩子反而更能撑场的样子,比爹强上数倍。

赵老太爷这么走神的一瞬间,守门的就看到一匹马冲进门,过直道停在院子里。穿了褐红短袍戴红帽的报录官勒紧缰绳,就唱道:“捷报北直隶保定府老爷,赵讳长淮,高中壬寅科会试第十六名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声音传到了中堂,满屋子哄地一声,大家都笑起来。有人立刻恭祝赵长淮,赵长淮倒只是笑了笑,跟着赵老太爷出去领捷报。赵老太爷真没想到赵长淮能中十六名,这样的水平,殿试只要不失常,进士是肯定没问题的。他欣喜若狂,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封红银子给报录官,请他下来喝杯酒,报录官只报一家,接下来是要在这家吃饭的。一般这时候大家都会非常大方。

屋内嗡嗡地议论着,虽赵长淮和赵承义不亲近,得了这样的喜,也回头拜了父亲。十六名已经非常好了,大家也没再想能有更好的名次,屋内很热闹,连赵承廉都低声跟赵长淮说话。

赵长松站在赵长宁旁边,跟她说:“喂,搞不好咱俩都落榜了。”

“那就落呗,明年再来。”赵长宁掸了掸衣袍,淡笑着看热闹的场景。她其实心里也有点没底了,这都快报完了吧?原以为自己最差该是三四十名的样子,难不成落到八十名之后去了?那可得明年再来了。

赵长松笑着喝了口酒:“说真的,我开始有点喜欢你了,你比赵长淮那小子人好。不如我们真的一笑泯恩仇吧,以后你跟我混,有我一口肉吃,就少不了你一口汤喝。你看如何?”

“好啊,有这等好事,我还得谢谢三弟了。”长宁看了看他。

“好说。”赵长松又喝了口酒,“但你以后可要听我的。”

两人喝酒聊天,外面小厮都准备要关大门了,又一匹马冲了进来,这报录官头戴红帽不说,马脖子上还配了朵红色绒花。依旧勒住缰绳站在堂上,大家都看向他,报录官才高声说:“捷报北直隶顺天府老爷,赵讳长宁,高中壬寅科会试第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说完他觉得周围出奇的安静,都没有回过神来。

赵老太爷手里酒杯一顿,他最先回过神。他知道赵长宁掩藏实力,原以为是和赵长淮差不多的水平。第二名……竟然是第二名!

赵长松更是无比惊讶地看着赵长宁,酒都忘了喝。

而赵长宁一开始也不敢置信。其实她觉得自己最多就是前十,毕竟这高手能者辈出,举子里厉害的人真的不少。最厉害的还在江浙两省,她居然能得第二名!她定了定神,好歹比周围的人更快回过神来,对赵长松抱拳:“抱歉了三弟,我要先走一步。”

她缓步走出去,满院子的晨曦,吹面春风有些寒冷,吹起她的袍角。

那报录官已经下马了,将手中的捷报给了她:“这位就是赵老爷?”听到说是,立刻赞叹道,“当真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小的在这里先向您讨个喜了。”说罢伸手。

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