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把四起案件的材料一字排开,邓伟注意到每一摞材料上都有一沓打印纸。“我们先从第二起案件来看。在第一起案件的现场,女性死者的胸部上被插了一个注射器。我认为这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案发地点在医院,至少也是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结果,第二起案件就发生在校医院,死者是一个43岁的中年妇女,死因为海洛因中毒。”方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拿起那几张纸,“你再看看这个。”

邓伟伸手接了过去。那是一些期刊和书籍的复印件,上面还有方木勾画过的痕迹。“可能有点乱,你边看,我边讲。”方木慢慢地说,“这些是英国著名的连环杀人犯哈罗德·希普曼的资料。1963年,17岁的哈罗德·希普曼目睹年仅43岁的母亲撒手人寰。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也成为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母亲的死激发了他学习医学的兴趣,但是他的母亲由于病痛的折磨,长期以来只能依靠海洛因和吗啡来减缓发病时剧烈的疼痛。所以,他也同时产生了用海洛因和吗啡杀人的欲望。他不能容忍那么多与自己的母亲年龄相仿的妇女平安幸福地生活下去。”

邓伟忘了看手中的材料,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你的意思是,凶手在模仿哈罗德·希普曼的作案手法?”“是的。在第二起案件的现场,死者的手提袋里被凶手塞进了一本日文原版色情漫画。我认为这也是凶手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线索。因为第三起案件中,金巧就遭到了虐待。”方木又拿起一摞材料递到邓伟手里。

“这是日本著名连环杀手宫崎勤的资料。宫崎勤是一个早产儿,双手腕骨略有畸形,也造就了他自卑的性格。这个人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但是非常喜欢看色情漫画。宫崎勤第一次犯罪是在1988年,他侵害了一个女孩。之后在1988年10月、12月、1989年6月,他又三次作案,被害者都是幼女。最变态的是,宫崎勤在1989年1月将一个受害者装在纸箱里送回了受害人的家。纸箱里放有类似犯罪声明的字条。1989年7月,宫崎勤被捕。1997年,东京地方法院判处宫崎勤死刑。”

听罢,邓伟喃喃地说:“这,这几乎和金巧那件案子一模一样啊。可是,他没有杀死金巧,这是为什么呢?”方木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也许在面对12岁的金巧的时候,他还尚存一丝良知,而这一点良知,很快就消失了。”

邓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急切地拿过第四起案件的材料:“这个呢?又是谁?”

18、倒立的五角星(2)

“爱德华·盖恩。美国著名的连环杀人犯。”方木的语气越来越低,脸色也愈发阴暗。“第三起案件中,金巧手中握有一块陶片。这块陶片来自英国著名陶艺家葛瑞森·派瑞的一个作品。而葛瑞森·派瑞是一个异装癖者,而历史上最有名的异装癖连环杀人犯当属爱德华·盖恩了。你看过《沉默的羔羊》吧?”

邓伟点点头。方木接着说下去:“那部电影就是根据爱德华·盖恩的案子改编的。第四起案件中,死者在‘听’一张CD,这是提示第五起案件的线索。他模仿的是查理·梅森。查理·梅森宣称自己受到一首披头士的歌曲《Helter Skelter》的启示,要发动对白人的末世种族战争,其屠杀对象是中产阶级的白人。这就是我这两天搜集得来的资料。我认为他在模仿历史上著名的连环杀人犯,并在每一次作案后都会留下下一个模仿对象的线索。第六起案件,我想应该与那张5英镑的钞票有关。”

邓伟沉思了一阵,突然问道:“第一起案件呢?你刚才没提第一起是模仿谁。”方木皱皱眉头:“我也在为第一起案件伤脑筋。”说完随手拿起第一起案件的材料,径直翻到现场图片,“再找找看吧,也许有我们遗漏的线索。”

翻着翻着,方木的手停下了。照片上,被掐死的王倩呈“大”字形躺在地上。方木盯着照片看了一会,又看了看文字说明。突然,他的目光变得极其专注,眉头猛地拧紧了。“头北脚南……头北脚南……”他喃喃自语着,突然开口问道:“现场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