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如今锦衣卫的叶飞还在豫王府,跟个狗一样四处乱嗅,到处打听,还是早些让宋甜离开的好。

宋甜心中欢喜,双目晶莹眼中满是笑意看向陈尚宫:“多谢尚宫做主。”

她生怕事情有变,带着月仙和紫荆回到摘星楼,略收拾了一番,又去向陈尚宫和辛女官辞行,然后便急急离开了豫王府。

这天宋志远歇在外面了,宋甜又去了豫王府,张兰溪闲来无事,请了母亲张老太太并两个娘家侄女来家作伴,又命人请了一位说书的女先生王宜姐过来,在上房明间内吃酒听书。

张老太太年纪大,熬不得夜,早早睡下了。

张兰溪带着两个侄女在上房听书。

王宜姐说唱《火焚绣楼》,正说到要紧处,小丫鬟进来通禀:“太太,大姑娘带着行李回来了!”

张兰溪吃了一惊,忙起身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大姑娘如今在哪里?”

不是下午才送了宋甜离开么?如何这么快又回来了?

宋甜的声音自外面传来:“太太,我在这里呢!”

话音未落,丫鬟掀开门帘,宋甜脚步轻盈走了进来,笑吟吟??了福:“我怕太太担心,让月仙紫荆她们去收拾行李,自己先来上房见太太。”

这时张兰溪的两个侄女张青云和张绿意也都起身来与宋甜见礼。

宋甜很喜欢继母的这两个侄女,亲热地拉着手说话:“既然来了,就在家里多住几日,好好陪陪我们太太。”

张青云今年十四岁,张绿意今年十二岁,小姐妹俩也很喜欢美貌活泼的宋甜,拉着宋甜在榻上坐下,唧唧咕咕说个不停。

张兰溪知道这会儿不是问话时候,便笑着道:“都别说话了,都来陪我听王宜姐说唱《火焚绣楼》!”

宋甜和青云绿意姐俩相视一笑,不再说话,安安静静陪张兰溪听书。

王宜姐一边弹拨琵琶,一边说唱《火焚绣楼》:“……俺借着月亮光仔细观看,见一个门楼面前停,门上边挂着一块朱红匾,明朗朗大字写的清,上写着三个大字总兵府,兰总兵,哎嗨嗨,不用说就是俺的老公公,走上前去直把门来叩……”

《火焚绣楼》是宛州楚州等地民间传唱的歌谣,剧情唱词实在是有趣,宋甜也听得入了迷,一直陪着把正本给听完了。

这时夜已经深了。

张兰溪命锦儿带着张青云和张绿意去东厢房歇下,又安置王宜姐去了西厢房。

待房里只剩下自己和宋甜,张兰溪这才问宋甜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张兰溪还不知宋甜与赵臻的婚约,宋甜便换了套说辞,说是为了回家跟着爹爹学做生意。

张兰溪听了,却觉得合适,道:“女官服役期满,你都二十多岁了,韶华都过去了,再寻人家,哪里有配得上你的?如今这样也好,跟着你爹爹学做生意,慢慢接管家业,我和你爹也好好相看,为你寻一个相宜的姑爷招赘进门,咱们一家一计好好度日。”

宋甜心知继母是为自己考虑,心中感激,又陪着张兰溪说了几句话,这才告辞离去了。

早起起来,月仙和紫荆在房里收拾行李。

宋甜叫了刀笔过来,吩咐他:“你去幽兰街贺宅一趟,当着贺娘子的面就说我明日要出门,请我爹他老人家早些回来。到了外面,再和我爹说家里来客的事。”

继母的娘和侄女都来做客,爹爹也得给继母些面子,总不能连着两天不归家。

吩咐罢刀笔,宋甜来到上房,陪着张老太太说了会儿话,就带青云绿意两个表妹到花园里逛去了。

三人在花园逛了半日,摘了许多鲜花,眼见日近正午,渐渐有些热了,这才一起回了上房。

她们刚走到角门外,就见小厮宋梧和宋桐在外面立着,原来宋志远回来了。

今日休沐,宋志远正打算在贺宅宴请几个官场上的朋友,得了消息,忙离了贺宅,急急骑马回家,这会儿正在上房陪张老太太说话凑趣。

宋甜带了两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