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2)

情缓和了些,“你可问清楚了?”

小安子答道:“是的,奴才问的清清楚楚的,春竹说贞荣寺的姑娘这次都要来,缺不得,她家姑娘自然也一定会来。”

玄华到现在还没见到锦玉一面,平日里倒不觉得,被小安子这样一提,倒觉得时光真是过的快,他居然在青云院有耐心的待了这么久。

他微微点头,“过了这么些时日,也该见到了。”

小安子附和道:“可不是,若锦玉姑娘不是贞荣寺的人就好了,您要想见,保管天天都能见到,哪里需要像现在这样。”

玄华懒得看他一眼,“废话。”

若锦玉不是贞荣寺的人,他还用费这么大精力在这里周折吗,恐怕早就将她纳进宫了。

偏偏她是贞荣寺的人。

贞荣寺,是自开国以来就由皇家设立的女子寺院,里面所住之人,皆为当朝已故臣子之女眷,所谓已故之臣,在开国建国之初,多为征战沙场的有功之臣,死时年纪尚轻,家中老小从此失了依靠,朝廷念其功劳,便将府中年幼子女接入贞荣寺,精心培养细心教导,男子成人后多半可入仕为官,女子多半由朝廷择其夫家,荣贵一生。

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朝廷既彰显了皇恩浩荡,臣子遗孤也有了庇护,只是到了后来,江山已定战事渐少,而为了稳固天下局势,不再适宜凡事年年征战,于是开始了另外一种政策,这种政策就是联姻。

结了姻缘,便为一家,从此少了叛乱,少了动荡。

联姻的女子起初多在皇室贵族中挑选,以示大康缔亲之诚意,然而周边之国,大多是外邦异族,地理条件生活环境以及民俗习惯都与大康有众多不同之处,许许多多嫁去的公主纷纷写信诉苦,在某朝发生过因某位公主实在受不了而私自跑回来,致使当朝与其所嫁之邦闹的很不愉快,差点再度发生战事后,朝廷就改变了联姻的人选。

王公贵族的女儿不能嫁,民间女子不够格,就只好从当朝的臣子中间选择。

而最好的人选就落到了贞荣寺里面的女子头上,。

里面的女子祖上多为征战沙场的大将,名声在外,尤其在外邦中间颇具威名,若他们的女儿嫁过去,自然也配得上,甚至会得到相当的礼遇。

而随着大康的繁盛,驻守边疆的不再是英勇威猛的武将,而多数变为能言善辩的文臣,他们与外邦常年打交道,名位看似颇高,但因太平盛世之下难有什么大的作为,实则没什么前景可言,人人皆想回到京城来,三番五次的请求也让朝廷伤透了脑筋,索性将其家中女子召回京中入了贞荣寺,以皇室之待遇悉心教导文武之学了,待年满十六后,便入了名册,由皇上指配嫁与外邦王族。

这算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至此,边疆文臣的回京之请才慢慢减少。而朝廷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也下了明令,凡是贞荣寺的女子,任何人不得轻慢更不得与其私定终身,以免坏了名声辱了国体。

若有人想打贞荣寺女子的主意,便是意图挑起国邦之间的事端,可做国之罪人处置。

所说的任何人,也包括皇室子弟。

历朝历代都如此延续,早已成为撼动不得的条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