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3)

博源哭得喉咙沙哑,扒着李氏的胳膊任谁也拉不开他,也只得由着他去。

李氏脸色蜡黄,双眼紧密,半晌才吸一口气进去,眼瞧着就是要不中用了,杨氏和方氏已经把之前备下的寿衣、寿鞋等都捧了出来。

博凯见到这些面色难看得紧,上前一把打落在地嚷道你们这是做,我娘肯定会好的。”

杨氏和方氏自然不会跟孩子一般见识,忙把放去了隔壁屋里,预备着不管时候用都拿着方便。

全家就这样守着到天刚放光的时候,李氏忽然幽幽的转醒,博源满脸眼泪地道我娘醒了,我娘要好了。”

大人们却都觉得这已经算是回光返照,互相对视都明白,这怕是当真要走了。

李氏的眼睛在屋里看了两圈,伸手拉着博凯和博源,又找到了祝老大,招呼他也,等到他也到了身前,才虚弱地说照、照顾好两个,我……我命薄没时候看见成亲的那天了,你、你记得耗日子的时候,去给我坟前倒杯水酒,告诉我一声……”

“你别瞎想,好生养病就瞧见了。”祝老大违心地劝慰道。

“得了,打我认识你那天,你就是个不会撒谎的,打量我瞧不出来呢?”李氏这会儿精神头上来了,倒是能连着说个好几句话。

最后又抓着博源的手道好、好生念书,娘、娘就指望你了……”

博源哭得泣不成声,只能拼命的点头。

李氏的双手把男人和两个的手都圈在的手心里,似乎还想要嘱托,但是刚一张嘴,就头一歪没了动静。

“娘……娘……”

“孩儿他娘?”

屋里顿时哭声一片,方氏赶紧上前把孩子拉开,让祝老大也避到了对面的屋里,方氏和杨氏在这边给李氏剪去了身上穿的衣裳,打水擦拭了身子,然后套上早就备下的寿衣,穿上寿鞋等,把人搭到木板上,抬到正屋前头搁下,停灵并且也是等着棺材尽快做好。

因着是凌晨死的,所以是停灵小三日,第三天的早晨准备上山出殡,长子抱头,余人抬着身子把李氏的尸首收敛入棺,头顶和脚底都塞着钱儿。

博凯和博源二人披麻戴孝,顶丧架灵,摔了盆儿然后抬着往山上下葬。

随后不久,便开始了秋收的忙碌,林氏大着肚子自然不能操劳,但是方氏和林氏娘家的也都帮忙抢收,看着不少的活计,没几日倒是也都抢着干出来了。这一年的天儿说也稀奇,入秋后一直都是大晴天,苞谷一个个都拴起来挂在了杖子上,蜀黍晒好碾出米来自家留了差不多够吃的,另外的除了交苛捐杂税之外,其余的都准备拉到城里卖掉。今年的粮食因着天晴天暖,全都灌浆极好,但是无奈农家大多丰收,反倒是卖不上价钱。

荷花干脆跟方氏商议了,把自家的蜀黍都拿出去花点钱儿加工成了蜀黍面儿,搁在家里一来吃着方便,二来做油炒面也免得再去买面。

开春儿孵的小鸡都已经开始下蛋,李氏办白事的时候用了一些,余下的也都拿去卖了钱,今年因为家里事忙,甸枣子都是找各乡的人去收,好在有良子帮忙,倒是省事不少,价钱也是便宜公道,回家酿了之后再拿去城里,虽说出了些成本钱,但自家也轻快不少,荷花觉得倒还是十分划算的,打算以后年年都如此。

秋忙后歇不了太久,北方的天儿就开始冷了起来,旱情却是一直都没有缓解,将近腊月的天儿,竟是连一场雪都没下,天干冷得叫人难受。

荷花每天都在家里的火炕上摆盆水,干了再添,就为了让屋里能有些许湿润的气儿,不然一拢上火就让人觉得喉咙发紧,脸上身上的皮肤都紧绷干燥得难受。

林氏虽然是第一胎,但是她身子素来强健,所以胎相也一直很稳,全家刚经历过李氏的丧事,都很盼着能有一桩喜事来提提精神儿,所以都更加的盼望孩子的出世。

进腊月这天,祝跟方氏在屋里边边做活,孩子用的小包被、虎头鞋、虎头枕、小衣服、小鞋子……冬日里一旦有空,家里的几个就都在做这些,连枝儿也给绣了好几个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