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公叹了口气,这宫里的娘娘们,每日都想着各种法子把皇上拉过去,他瞧着也累的慌。

皇上头也没抬,问:“走了?”

吴公公站在御案旁继续研墨,“奴才劝了几句,贵妃娘娘识大体,没说什么就走了。”

皇上偏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继续看奏折,“若她真的识大体,就不会来这里。”

吴公公没接话,垂着头安安静静地做事。

半晌后,他突然说:“虽说王爷没有性命之忧,可是受了这么大的罪,您着急,奴才心里也急,恨不得把那些害王爷的人剁碎了喂狗。”

他说得咬牙切齿,若是那些人此刻在这里,毫不怀疑,他真的会这样做。

皇上眸光沉了沉,他何尝不气,可是那些内奸到底是谁的人还不清楚,抓到几只小虾米并不算什么,揪出幕后主使,才能真的解气。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事,叮嘱道:“此事澄玉知道了吗?”

吴公公说:“小十四已经把信带回去了,这会儿定是已经知道了。”

就是不知道为何,林公子竟这般沉得住气,按照他的性子,不是应该在收到消息的下一刻就杀进宫来的吗。

真是奇怪了。

第205章 让谁去

这几日,朝堂之上都在为边关之事争吵不休,临淮王受伤,虽没有伤及性命,但他们到底不知道伤情如何,还能不能继续带兵打仗。

因而,到底派何人前去暂时顶替临淮王,臣子们议论纷纷,各执已见。

皇上面色平静,看着他们你来我往,吵得热火朝天,心中已然有了思量。

边关之事颇为棘手,敌军来势汹汹,加之内奸之事还未查明,谁也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

就连强悍无比的临淮王都不慎中招,他们去了,保不准连命都丢了。

几方一时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南安郡王站出来说:“依臣所见,宁安侯武艺超群,非常人所比,有万夫不当之勇,正是合适的人选。”

朝堂上瞬间一片寂静,谁也没想到,这南安郡王会这么不要脸,竟宁安侯推了出来。

宁安侯才多大,能成什么事,纵使身手强些,但领兵打仗也不是只靠着蛮力就能取胜的。

大臣们不由将目光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的脸色早就变了,意味不明地瞥了南安郡王一眼,拱手道:“皇上,犬子年幼,恐难当大任,若是耽误了大事,臣父子二人万死难辞其咎。”

可是南安郡王却说:“林大人太谦虚了,宁安侯一战成名,现在谁不知道宁安侯的大名,若是他不成,我还真想不到谁能比他更强些。”

南安郡王这是彻底不要脸了,他心里清楚,若是选不出合适的人,十有八九皇上就要让他去了。

他才不想去边关那个苦寒的地方受罪,在京中坐享荣华富贵不好吗,何必拿命去搏。

更何况,他现在已是郡王,就算是胜了,也不会再进一步,更何况边关形势严峻,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他才不要去。

林如海才回京,向来不结党营私,看着是高风亮节,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就没有人会冒着被其他人记仇的风险,去为他说话。

南安郡王就要捏林如海这颗“软柿子”,他就不信了,林如海还能为了这等报效君王的事和他翻脸不成。

南安郡王对林如海黑沉的脸色视而不见,“皇上,那日诸葛家谋反,宁安侯的本领您也是看在眼里的,他若去了,便是如虎添翼。”

林如海是文人,能动口就不动手,鲜少有想打人的冲动,可是现在,他真想大耳刮子扇死南安郡王。

皇上并不回应他的话,也没看林如海,而是问了角落里的贾政,“贾爱卿,你觉得呢?”

贾政本来低垂着脑袋,突然被点名,心里不由一激灵,忙道:“回皇上的话,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若宁安侯真有这样的本领,自是应该身先土卒。”

林如海知道贾政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