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3 / 4)

制作方法,最近正商量,到了秋天,去收些芦苇和芦花,甚至还有人想着是不是用芦花做些被褥填充物,好让丐帮的一些老人暖和些。

清朝的丐帮和宋代的真心没法子比,穷多了,也许是这个时候,当乞丐的人太多,抢了他们不少的市场份额的缘故,就是那些个头头日子都不怎么好过,更何况是下头的人了,扬州那里,要不是阿玉家提供的房子,用武力护送做交换,他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房子住,至于这里的,那更不用说了,还继续在土地庙歇脚呢。

看到丐帮的惨样,阿玉似乎想起了当初的那个快脚马,忍不住又给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们学着自己,在那山脚上找地方盖土胚屋子,既不显眼,又不怎么花钱,像是他们进镇子的那条小道上,那都没人住,靠着城镇也不远,找个被风的不显眼山坳,搭个大些的屋子,估计官府都不稀罕找你要地基钱。再不成这附近山洞也有,你找个干燥的地方,过冬还是可以的。更省钱!

虽然是回归山顶洞人的生活,可是这样不花钱的过冬,确实是让这些乞丐们很是心动,他们只想到了乞讨吃饭,却忘了他们还能住山洞,靠着打猎吃饭,他们是武林大帮,即使会武功的只有小半,可是也足可养活大家伙儿一个冬天了,等到春夏,大家在出来过寻常的日子,也不是不行的。

阿玉总是在不经意的改变着别人,他自己还一无所觉,也不想想,这么一来,丐帮减少了损耗,实力只怕有要开始恢复了,更或者,当他们学会了隐秘的好处,也许以前各处能找到的丐帮分舵也将变得神秘起来,这真心说不上好还是不好,反正阿玉自己肯定是能找到的,这么几个位面和丐帮打交道以来,他对于这些人已经有了本能的分辨能力。

阿玉进镇子采购药材可不想直接去药铺,他不是零买,而是想着自己在家弄一个中药柜,把常备的药材都存上一些,免得以后时不时的还要折腾,这样的采购,他自然希望找到药材批发商了,而这样的人怎么找,找谁,就需要丐帮提供线索了。

丐帮的人一听阿玉的要求,眼睛噌的就亮了,其中一个年纪不小的老头凑到阿玉身边,很是振奋的询问阿玉,他们村子里谁是大夫!当三郎口无遮拦的,带着一定的骄傲,说起自家阿玉哥的本事之后,阿玉觉得自己需要仰天长叹了,没说的,只怕自己以后就要成为人家丐帮免费的大夫了。

倒不是丐帮的人请不起大夫,凑凑银钱看个病其实不难,可是关键是他们是武林人士,常常会有些什么刀伤之类的,属于相对比较敏感的病,就和现代社会出来一个枪伤一样让人侧目。

有了阿玉这么个有交情的,有关系的大夫,还是能在一个村子里明目张胆的开个小药房的大夫,他们能不欢喜吗!只怕以后这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丐帮人士都将成为阿玉的客户了。

果然,那几个丐帮的头头商量了一下,立马决定,以后阿玉的药材他们负责采购,阿玉只要负责开清单就成,就是药钱也由他们出了。记上账,以后丐帮人看病就从这药材钱里慢慢的扣就成。

你说丐帮吃亏?怎么会!阿玉家的村子才多少人?一年能看几次病,出去多少药材?不用说还有他们自己采药的习惯,这真要算起来,还真是说不上谁吃亏呢!

阿玉听了,想了想,也点了点头,能让他少出银子总是好的,再说了他总是需要丐帮帮忙的时候多些,外头的消息之类的,他基本上全指望着丐帮了,也不可能和他们划清界线,既然扯不干净,那他们来求诊自己自然也不能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收些好处也没什么了。

阿玉很直接,立马就请丐帮帮着在京城多照看小宝,若是有什么消息,请一定送过来,若是小宝有什么危险,也请在顺手的时候,帮一帮。都是老相识了,想来他们都不会让丐帮吃亏的。

拜托了这些琐事,又给了他们自己药材需求的清单,阿玉这才起身去了药铺,进货是一回事,可是吴家小子目前马上要用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总要先把他的这一次药物先配齐了才好。

卖了些药材,阿玉又采购了好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