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馆长根据箱子的数量和容量估算了一下,得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至少有一万多片!

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同时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法掩饰的震惊。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除夕快乐,今天太忙了,短小一发。

争取明天多更一点,比心~

第092章 进入博物馆

不需要言语说明, 一切都有了答案。

对方是如何成为瓷器修复大师的原因不言而喻。

单看这个工作室,便知道青年在瓷器修复方面下了多大的功夫。

那些齐全的设备和材料,一整套一整套的工具, 加上这无人打扰的环境, 不知耗费了多少资金。

而那一箱一箱的碎瓷片,经过收集、清洗、整理、细致的分类和标注, 更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实在骇人!

还有摆在工作台上、只进行了粘接的两件瓷器, 他们仔细一看,居然全是用碎瓷片拼成的。

说明这些碎瓷片不仅是熟悉、辨认古瓷这么简单, 还能修复成完整器!

饶是两位见过大风大浪的馆长都觉得心惊不已,内心的震撼久久不散。

没有人能为磨炼一种修复技艺做到这种程度。

两人为文物修复努力了大半辈子,自认为各种方法都用过了, 此时却突然感觉自己所做的不如对方的十分之一。

目前华国文物修复师的紧缺, 是传承、环境、待遇等各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既然现状很难改变, 为什么不先给已经从事这个行业的员工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呢?

哪怕是将修复室内的材料和工具补足一下也好啊。

他们却从未想过这一点。

在此之前,两人一直忙着呼吁提高文物修复师的待遇、呼吁国家培养人才、放低条件和编制以求招聘更多人手。

如今看来, 很多想法都太过理想化。

改革要一点点的施行,非一日之功。

文物修复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很高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极致的耐心、责任心, 同时修复过程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否则会对珍贵的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这不是单单降低门槛便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想的太大了。

空有一番豪云壮志, 却连自己博物馆中仅有的三位修复师的工作环境都没有改善。

何其可笑。

今日,云舟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这样的工作室才是修复师最需要、最能锻炼能力的环境, 纵然是一块朽木, 在这样充足的准备和练习中也能成材。

更何况, 青年并非朽木,而是天才!

只有天才能想出这样高效的办法,将练习修复技艺和提高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

不仅如此,邱老想到宴会上与他坐在同一鉴定席上的云舟,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

怪不得能有这么强的鉴定能力,怪不得能察觉到在场所有专家都看不出的高仿梅瓶的疑点,这是一举三得!

云舟带着两人在工作室参观了一会儿,见二人的表情都有些恍惚,便体贴地问道,“邱爷爷、叶馆长,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哦,不用、不用。”邱老回神后马上摆手,“小舟你去忙自己的事情就好,我们在这里随便看看。”

他和叶栾要仔细学习学习。

“好。”云舟看了眼腕表,现在才10:40,一般午饭在12点,目前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找他进行瓷器修复的客户已经排到了六月份,后面的他暂时没接。

这些都是年前便约好的,等他毕业后还有其他规划,未免到时候时间有所延误,先把已经答应的修复好。

目前他手里的是清康熙时期的‘釉下三彩山水人物纹梅瓶’。

釉下三彩是康熙时期独有的瓷器品种,集青花、釉里红、豆青釉三种色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