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都知道了,楚家又有点地位,要点脸,肯定不好私了。围观者甚众,再不处理,明日就该有御史参人了。不过是一介平民,抓了也就抓了,判了也就判了。孙家不过是个小老百姓,讼师连案子都不接。掏空他们家底也不过这么多,白挨一顿打还坏名声。谁愿意得罪读书人去?就这样,政府意外于次日高效率的判了绞监候。此时已经是冬天,从来杀犯人都是秋决,以免有伤天和。孙吉就这样被扔进牢里,杳无音讯。孙娘娘散尽家财,磕了无数个头,也不过见了一面。孙吉早就七魂散了六魄,人都木了。孙娘娘哭的难过之极,再无力见他。怕只有等到收尸那一天才得见,只想替了儿子去,又恨当时反应太慢,怎么就不自己认了罪呢!这么一想,更是肝肠寸断。也就是怕独子暴尸荒野,才强撑着一口气。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楚微的尸体并没有摆几天,若不是衙门里的仵作有验尸结案这个程序,恐怕还要更快些。//虽然冬天并不很怕尸体腐烂,然而小户人家讲究并不多,也讲究不起,何况她还属于晚辈而并非长者。丧葬期间,孙娘娘为儿子忙的脚打后脑勺,根本腾不出手来照看。再说发生了这种事,这门亲也做不成了。好在非豪门大户,也没有什么祖坟之类的讲究。楚家干脆在自家搭起棚子发丧,摆了三天,众人吃过白事席面,在城郊买了块地,埋了便是。
北宋此时很多商铺用的是挂账制,商户们也知道楚家的家底并非给不起,便不在人焦头烂额时收钱找银。待到丧事办完后,一齐约着到楚家来要账。自打有了儒家这帮祸头子之后,丧葬费用就是平民百姓心头的一根刺。并不很好的材料,加上并不出彩的墓地,算下来居然也花了近二十贯钱。前来要账的商家报了数后,楚家新妇们是齐齐色变。互相望了一眼,楚大嫂看了看着丈夫的脸色咬咬牙道:“到底是亲妹子,四家平摊了吧。”
楚三嫂正要说话,楚娘娘一挥手拦了下来:“你们也不宽裕,既是我要在自家发丧,也就不必你们出钱。我虽不富裕,这点钱还是出的起。”她死了女儿,心力交瘁,根本懒的听楚三嫂磨牙。
此话一出,四个儿子当然要轮番劝。然而楚娘娘决心已定,再不更改。叫楚爹爹从柜子里拿出二十贯的交子,商家们兑了零钱找回,各自道了几句恼走了。
楚娘娘面色苍白,无力的道:“这都是小事,你们别说了。只是你们外甥呢?日后什么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