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执行过程中,你不做曲意奉承的事必须是不孝。当然如果从缺什么喊什么的传统来理解的话,更能证明孝道的绝对权威!明显刘太后嗜权,你Y还夺你妈的爱好,你不孝啊你!而孔夫子童鞋又把孝作为一个最最最基础的标准,一个人不孝的话,基本是小人,基本会完蛋,基本会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挤。即便是不乏有人会为皇帝说话,但只要是皇帝,都比较在意名声,谁也不想在史书上来这么一笔,留下千古骂名。
这里不得不顺便提一句,儒家的精分四处都有。比如孔子说一个人是不是君子得看他首先对妻子如何,其次对父母如何――这是基于儒家正常的逻辑推导,按照亲密关系来推断仁爱的程度。但一碰到绝对孝道,这种亲密关系又要让路,以至于读书人本来也混乱非常。因此造成了一大批腐儒的出现,因为如果你不虔诚的信奉他的每一句话,只要有丝毫的质疑,一定会自己都疯掉。而儒家思想又是国家通用的思想,就如同宗教一样,由不得你选择。所以儒生只好越来越腐,越来越僵。好歹不会神经错乱啊!
这次以范仲淹为首的一群人,是狠狠得罪了另一批维护孝道的人。按照传统的儒家思想真的谁也没有错,可两方人马又都错了。如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只能说这个国家很悲哀,从一开始就选了个精分的宗教。
如果说苏璨支持的是打击贪官污吏,估计哪怕死了都青史留名。问题是他现在所坚持的理念,实际上处在“自古忠孝难两全”的境地,所以哪怕真死了,除了同一阵营的人会叹息两句,大抵普通人还是会分成两拨。介于苏璨以卵击石,就会还有一部分小人会背地里耻笑。因此苏璨贬官全州通判的路上,几乎没有人相送。连范仲淹都老老实实做通判去了,如今太后实力强大,谁愿意触这个眉头。你苏璨又不是范仲淹那种惊才绝艳的人物,平日里得罪的人还不少。搞的送别之事,颇为凄凉。
古人做事讲究规矩,比如送别一定是在一个亭子里。所以还有首歌叫做“长亭送别”。过了这个亭子,大家都分手。
苏家一行人,包括苏?B一家都携手来送。苏璨心中还扭着那口气,并不服软,貌似潇洒的道:“若为家国计,死又何妨?何况我还官升一级,证明官家认定我没错!便是为官家流放十年又如何!”
婉言头顶上挂着大大一滴汗,很想说:亲,是金元宝认定你没错啊喂!
芸娘和苏?B跑关系跑的头晕眼花,精神已经疲倦的不想说话了,照惯例的客套几句后,简直恨不得你苏璨赶紧滚!幸亏没有人送,不然这话传出去又是麻烦。苏?B甚至想:我儿子还是别读书了!读书固然有地位,读坏了脑子,哎呦喂,将来谁来养我的老啊!
至于希言和?ρ裕?更是心情不好。爹被一竿子支到几乎国土的最南端,想也不是什么好事。重点的重点是冬娘她必须跟着去!更重点的重点是,冬娘她身体还没好透!几乎是强撑着爬起来,主动要求跟的。事情表面的起源还在她,她不“将功折罪”,芸娘一旦恼了牵连到两个孩子那才是呕血。别说什么芸娘必须靠着希言养老,人芸娘娘家三个侄儿不是死人呐!给姑姑一口饭吃很容易的事!还有婉言,女子对自己的嫁妆本身就有绝对支配权,我给我娘私房钱你有意见?所以冬娘一点都不敢擅动,装作病好的样子,非要跟着去赎罪。至于回来后能不能成为侧室倒在其次了,名份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也很不重要。儿子的前程要紧!
芸娘本就精神状态不好,冬娘求了几回也就准了。只吩咐如碧多多准备一路上的保暖措施。到了分别之时,也忍不住再次嘱咐冬娘:“爹爹是个不管事的,钱财上你多上心。一路上不要省,该吃什么就吃,冷了便是没有衣裳,只管花钱买!不够了托人捎信回来。”
冬娘见天在家呆着,不像苏璨一样一无所知,知道家里早已掏空。对芸娘此刻的嘱咐也是感激非常,哪怕是捎带的关心都觉得感激:“多谢娘娘关心,小的会好好照顾爹爹,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看着冬娘泛黄的脸色,芸娘也一阵不忍心。妻妾相争是有,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