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戚晟:你竟然拿朕跟你一个女子比?
云容:知足吧你,我都没嫌弃你老,不配跟我比呢。
PS:前文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提过,怜昭仪是庶女出身,所以见识什么的就比较浅薄,而她在后宫唯一的立身之本,或者说特殊之处,就是她生了戚狗目前唯一的儿子,仅此而已。
? 第 33 章
本朝规矩, 皇子六岁前随母居住在后宫,六岁以后进了上书房读书,就要搬进皇子未成亲时单独居住的住所。
不过因为大皇子的特殊性, 再加上怜昭仪不放心大皇子独居一殿,故而求了戚晟, 一直留大皇子在瑶华宫住到八岁。
怜昭仪听到戚晟的话, 疯狂的摇头,连头上的簪子都掉落了也不自知:“陛下不要, 臣妾不能没有大皇子,臣妾知错了, 求您不要把大皇子从臣妾身边夺走, 好不好?”
她心中清楚的很, 在陛下心中, 或许她连一分的位置都没有,论起宠爱比不得新入宫的云美人,论起家世和资历又比不得李贵妃和杨贤妃, 大皇子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指望了,若是大皇子不能养在她的身边, 不能借着大皇子生病的借口留下陛下事小, 母子情分变得淡薄事大。
魏皇后也不行礼了,见戚晟面无表情, 但眼中已经有了不耐, 忙温声劝说:“怜昭仪, 陛下只是按照规矩, 大皇子的将来做准备罢了, 大皇子是男子, 长于后宫终究非长久之计, 况且有陛下时刻关怀着,大皇子将来定是大有作为,怎么到了你口中,就是把大皇子从你身边夺走呢?”
陛下一旦做了决定的事情,是很难改变主意的,这或许就与所谓的帝王一言九鼎的习惯有关。
而魏皇后,从来都是与戚晟站在同一战线的夫妻。
怜昭仪拽住魏皇后的衣角,哭的不能自已:“臣妾都知道陛下是为了大皇子好,可是大皇子自小体弱多病,要是没有臣妾亲自看着,臣妾如何能放心的下?皇后娘娘,您替臣妾求求情好不好?”
魏皇后为难的看了眼戚晟,心中却没有一丝动摇,在她看来,怜昭仪算是不识好歹了,皇子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总比把皇子放在后宫眼界更广,也能同陛下培养父子感情,结果怜昭仪还不愿意。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要是大皇子是她亲生的,她巴不得一到年纪,就把大皇子给送到长安殿呢。
戚晟按了按眉心,淡淡的瞥了怜昭仪一眼:“你若是日后都不打算再见大皇子了,那就继续闹下去。”
他看在大皇子的面子上没有追究怜昭仪的那点小心思,怜昭仪就真以为自己什么也没做了吗?
这一威胁简洁而有效,怜昭仪顿时闭了嘴,连哭都不敢发出丁点儿声音。
不多时,太医院的值班太医就都到了,他们轮流上前给尚在昏迷中的大皇子诊了脉,随后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了半晌,共同拟定了一张方子。
幸运的是,这张方子对于大皇子是极为有效的,服下不到一个时辰,大皇子身上的热度就渐渐的退了下去。
最早给大皇子诊脉的那个太医一脸喜色:“陛下,皇后娘娘,大皇子终于退热了,只要再服下几服药,就能完全退下去,届时微臣再给大皇子换一张温补的方子便可。”
等了一个下午,戚晟终于等来了好消息,紧绷的面容也松懈了几分:“太医院有功,朕自会有赏。你们去偏殿候着吧。”
姜吉叫人带领太医们去偏殿等候,殿里没了旁人,戚晟看着魏皇后道:“大皇子身边宫人失职,以至主子遭此大罪,全部贬入浣衣局,有劳皇后再为大皇子挑一批宫人伺候。”
魏皇后低眉应下:“臣妾遵旨。”
交代完魏皇后,戚晟便起身离开,他还没忘了自己离开两仪殿时说的话。
见陛下离开,魏皇后也跟着离开了,陛下都不在了,她也没必要继续在这里守着。
走之前,魏皇后给檀碧使了个眼色,叫檀碧派人把大皇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