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之后,明觉大师就让人送了一封信来。
信中写道:前世孽因,今生债果,勿忘前事,当警眼下。帝王之憾,尚因天下而补之,少年之憾,何以补全?红尘富贵不足惜,佛前叩首千万次。
太后看了信,悚然而惊。皇帝年少时,情窦未开,懵懵懂懂的,太后就借着皇帝自个儿都不明白的时候,暗插了一手,结果导致皇帝抱憾终身,若不是这天下还需要皇帝治理,只怕当年皇帝就心灰意冷遁世而去。
明觉大师在信中以皇帝比少年,这少年还能是谁,只有郑秀,皇帝对他比亲儿子还亲,简直就是拿他当掌中宝,仿佛这样就能补足皇帝心头的遗憾。那句“红尘富贵不足惜,佛前叩首千万次”吓得太后腿都软了,然后对郑秀的事儿,她就只敢看,不敢问,更不敢管,怕就怕,这孩子会走了皇帝的老路,应了明觉大师这句话。
太后也曾经问过明觉大师,她应该怎么做,明觉大师只给了她四个字:顺其自然。
那就……顺其自然吧。看着,等着,等到郑秀自己醒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时候,太后顺手推舟一把就是了。
只没想到,这孩子倒是比皇帝当年强了不少,到底是自己开了窍。太后想着,眉眼渐渐松开,那半锅粥说是扔了,哼,是扔在那姑娘家了吧,罢了,看在这小子还知道亲自下厨煮粥的份儿上,这口老干醋,她就不喝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偶遇
“啊……啾……”
裘怫打了个喷嚏,赶紧对着面前的菩萨拜了又拜。她正跟着苏氏给菩萨进香,这喷嚏打的,有点儿惊天动地,没惊着菩萨吧,勿怪勿怪,她不是有意的,怕是有人正念叨她呢。
苏氏点了三柱香正要往香炉里插,倒是真被裘怫的喷嚏声给惊了一下,手一抖,那三柱香差点插歪了。
裘慎和裘怡正向菩萨叩头,二人也被这一声惊得一个额头碰到了地上,砰的一声响,正经叩成了一个响头,一个则是惊得跳起来,茫然四顾。
裘怫见了,难得的面儿上一红,揉了揉鼻子,她刚才这一喷嚏,确实有点响了。
裘怡惊跳起来之后,才终于反应过来,刚才那声响是裘怫打了喷嚏,顿时没好气道:“二姐,你这可真是……不同凡响啊。”
裘怫红着脸,心想她竟也有被裘怡拿话给堵住的时候,只得一脸正经的道:“三妹,别打岔,拜菩萨呢,得诚心,才灵验。”
裘慎揉着额头,瞧着裘怫这硬撑着若无其事儿的样子,心里一阵好笑,却还是关怀道:“一会儿粥送来,你先喝点儿暖暖,这天气可不能冻着。”
裘怫不好意思说她不是冻的,只好含混的点了头。
苏氏插好香,又对着菩萨拜了拜,才笑道:“你们姐妹都喝上一碗热粥,去去寒气。”
说着,便领了姐儿仨去了后头供信徒休息的禅房,没一会儿,果然有尼子送了热腾腾的腊八粥来,母女几个一起分食了。
喝完粥出来,便见流香庵里人头挤挤,已是没了先前的冷清,苏氏庆幸自个儿来得早,不用人挤人,便打算回了。
“母亲可要去梅亭赏玩赏玩?”
裘怡难得出来一趟,哪舍得这么早回去,又想起裘怫那日被卫萱邀出来梅亭赏雪,竟是没带她玩儿,回来时居然还运气极好的碰上荣国公,她这会儿心思便蠢蠢欲动,说不定也能碰上好事儿呢。
裘怫听她提到梅亭就是一哆嗦,感觉格外的冷,忙道:“那边都靠着梨山了,这时节,光秃秃一片,只有些枯枝烂叶,若是下了雪,白茫茫一片,倒还有些冰雪之洁可赏,可这几日又没雪,去那儿干嘛,赏烂叶子去啊。”
被她这么一说,苏氏和裘慎也觉得梅亭不值得一去,若是下了雪,或是春暖花开之时,倒是可以去赏玩一番,这天气,还是赶紧回家比较暖和。
但裘怡却是不情愿,道:“不是还有梅夫人碑么?梅夫人是上了《闺训》的女子典范,咱们闺中女儿,当往一观,以仿先贤,不是吗?”
上了一段时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