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4)

承恩侯夫人虽然没明说,但高门大户的,行事就是这样儿,不像姚、陈那两家的,都是直来直往的,苏氏觉得自己没有会错意,但姚、陈那两家她也看了有一阵子,已是有了几分确定,只前段时间她忙,而今又入了腊月,从来腊月不说亲,因此她便没提,只等打算来年开了春,裘怫那边的闺学都搞定了,她就腾出心思来专门办这事儿,可不想这横里又出来一个承恩侯府,可真教苏氏左右为难。

若说齐大非偶,承恩侯府对于裘家来说,是高攀得太多了,但苏氏一转念,又觉得自己的女儿样样都好,也是照着伯府千金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如今又得许嬷嬷这样的宫中女官教导闺范,不提出身,只说能力品行,即便是高门大户的当家主母,也是能当得的,以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如今机会自己寻上门,又教苏氏怎么甘心放弃。

只是高门大户看着光鲜,里头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多,苏氏自己当年都没有想着奔那高门大户去,反而择了裘一鸣这样家中简单的少年如意郎,因而又有些舍不得女儿进那高门大户受人的窝囊气。只是她一转念,又想着自己择了裘一鸣这样的如意郎君,却也没能过得有多圆满美好,可见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

于是她就越发的矛盾起来,左右为难,心事重重,偏这心事还不能与一个丫环说,又不能将女儿叫来商量,当真是为难死她。

点妆见苏氏并不多说,便也不好再问,因她今日并没有跟着出门,不知道苏氏见了承恩侯夫人说了什么话,只听奉衣提了几句,晓得今儿夫人并姑娘们是见到了承恩侯夫人,于是便猜多半是与此有关,便道:“夫人若有什么为难的不好与婢子们说,不如到伯府里见见太夫人,太夫人见多识广的,总能替夫人拿个主意。”

“你先下去吧。”

苏氏不置可否,挥退了点妆。知母莫若女,这桩事儿若让太夫人知道了,不必问苏氏也知道太夫人会怎么说,必是让她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将裘慎嫁入高门。想当年,她要嫁给裘一鸣,太夫人就不乐意,只是拗不过老伯爷,加上爱女之心,最后才点了头。

想到这里,苏氏竟觉得心中一片凄凉,她活了这半辈子,遇到事情,竟是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苏氏向来大气坚毅,便是当年裘一鸣移情他人她都不曾这样的自怜自艾过,如今倒是生出了凄凉之心,一时难以自持,免不得暗自垂泪。

才抹了两把泪,忽听得院子里有动静,却原来是许嬷嬷回来了。今日不光苏氏一家子出了门,许嬷嬷也往宫里去了,说是去见见几个老姐妹,一起喝碗粥叙叙旧,这事儿苏氏自是不好拦她的,由得她去了,这会儿听得许嬷嬷回来的声音,苏氏倒是心中一动,许嬷嬷是宫中女官,心中自是有一番见识,不然也轮不着她当女官,自个儿拿不准的心事,兴许许嬷嬷能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看法。

于是忙便让点妆去请许嬷嬷,不想点妆才走到廊下,迎面便见许嬷嬷来了,身后则跟着许嬷嬷自己带过来的丫环,名叫红梅,手里端着一锅粥,亦步亦趋的跟在后头。

“这可巧了,夫人正让婢子来请嬷嬷过去说话,嬷嬷这便来了,快请进屋里。”点妆说着,快走几步,亲手掀了帘子请许嬷嬷进屋。

苏氏迎了出来,见许嬷嬷还带了一锅粥来,心知必是在宫中得的,特地给带了过来,难得许嬷嬷平日为人冷淡,却还有这份心,顿时大感受用,方才的愁绪一去,笑容浮起,道:“嬷嬷才从外头回来,一身风寒,快坐过来烤烤火。”

第一百九十八章请教

许嬷嬷也没客气,坐到火盆边上,伸手烤了烤,口中道:“今日到宫给太后请安,正好碰上荣国公下厨给太后与陛下煮粥吃,哪晓得荣国公性子好顽,竟是煮了许多,太后宫里上下都分了一碗,竟还多出一锅来,太后便赏了我带回来。想这些日子我在夫人这里多蒙照顾,未有报答,这锅粥便算我借花献佛,让夫人和姑娘们都尝尝鲜。”

苏氏失笑道:“虽说君子远庖厨,但若是孝心所至,也是大善,太后和皇上必是高兴得很,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