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3 / 3)

想着,她情难自禁的便落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写完了才回神,跑题了,连忙就要把这张纸抽走重写,不想许嬷嬷却道:“不错,继续。”

裘怫一呆,愣神间红梅已将这张纸拿到一旁夹在绳子上晾干墨渍。

好吧,既然许嬷嬷喜欢,那她就继续写,也不刻意去想什么有意义的话,便顺着这两句话,写了几件父亲纵她爱她的往事,然后又是父亲病逝前对她的殷殷期盼,最后才表示,为人子女,爱护己身,坚守品德,不受饥寒之苦,不坠家风门望,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故而素日便当谨言慎行,不招口舌之祸,不惹小人之仇,不争闲斗气……一连写了十几句“不啥啥”,裘怫方才搁笔,脸蛋微微发红的看向许嬷嬷。

写得太兴起,竟不是什么良言忠劝,倒仿佛是一封信,只是缺了抬头和落款,也不知是否合了许嬷嬷的意。

许嬷嬷当然满意,简直不要太满意,就是要这种小女儿家说心事的语气,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年来说,就是这世上无往不利的大杀器,这要是还不能让郑秀往心里去,她这双老眼干脆就不要了。

于是裘怫空手而来,满载而归。许嬷嬷这一满意,可就大方得不行,宫里出来的嬷嬷,又是有品级的女官,身边哪能没有点儿好东西伴身,她赏了裘怫一刀宫妃们常用的香痕纸,说是纸,其实是极为细腻的绢,裁成了半尺见方,也属花笺的一种,只是上面的花痕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将花瓣夹在绢纸中,上面以重物压住,下面则用蒸笼熏蒸半日,那花瓣便在纸上染了形,同时花香也被熏入了绢纸中。

香痕纸在宫中与文湖纸齐名,都是贡纸,前者多为宫妃所用,后者自然多分给了皇子宗室。许嬷嬷能得到一些香痕纸,亦是她在宫中颇有地位的证明。

第二百一十九章逮住

除了香痕纸,还有两块墨锭,外表上倒是没什么特殊的,只在墨锭上用金漆写着“温玉”二字,这是大名鼎鼎的温家墨,国朝最负盛名的制墨世家,温墨奚砚,凡文人莫不趋之若鹜,然而千金难寻一块。而这“温玉”,是五代之内温家制墨手艺最为杰出的一人,温家墨从来不作任何标识,凡制成一墨,便留制墨者之名,故而温家制墨手艺出众的人,天下莫不闻其名。

幸运的是,温玉此人喜好制墨,从来不吝啬手艺,因此一生制墨不计其数,流传民间的亦有不知多少,再好的东西,一旦多了,便卖不上价,导致标有“温玉”二字的温墨,几乎没有仿品,是便宜有好货的典型。

有墨,自然也有砚,不过不是和温墨齐名的奚砚,而是一方旧砚,许嬷嬷说这是她年轻时用过的,算不什么上等好砚,只送给裘怫算是个念想。

然后还有大小七支狼豪笔,也是市面上常见的上等笔,有银子就能买到的那种,算不上稀奇。

这些凑齐了,就是一整套的文房四宝,倒是让裘怫又有些茫然。文房四宝作为礼物,一般都是送给少年郎的,她一个姑娘家,许嬷嬷送的这些也太奇怪了点,仔细想想,也只有香痕纸是适合女儿家用的。

所以许嬷嬷其实就是想送香痕纸,其他的,是为了凑成一套给添的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