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3)

皮秋阳一怔,旋即就明白了这话中的含意,这小姑娘年纪不大,说话做事却当真是滴水不漏,他立刻道:“好,请姑娘给我三日时间,三日内,我皮七亲自提灯登门致歉。”

说着,他直起来身来,忍不住深深的看了一眼裘怫。先前这小姑娘能将走马灯赚来,他已是极为惊讶,只是当时情势由不得他关注太多,而此时这一番话,更是让他对裘怫有了新的观感。

这是何等聪慧的小姑娘,真真是他生平仅见。

“好了好了,没事了。”

见裘怫三两句话,不仅把当下的事情给解决了,连后患都清除得一干二净,陆晔一边拍手一边啧啧称奇。不愧是阿秀看中的,自己这二姨子可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阿秀好眼光。

皮秋阳可没有他这么乐观,裘大姑娘没开声,还不知道郑秀肯不肯让步呢,于是他忍不住看向郑秀,试探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国公爷,您看……”

“我能有什么看法,起开,你挡着我看灯了。”

小姑娘都开了口,郑秀的嘴里哪能有个“不”字,但是对皮秋阳却是越发没了好脸色,当他没瞧见啊,皮秋阳方才起身的时候,偷瞧他的小姑娘来着。

皮秋阳:“……”

荣国公这脾气,简直就是二月里的天气反复无常啊。不过事情总算过去了,他也不敢再多待,就怕郑秀一会儿又改了主意,当下便对陆晔拱了拱手,道了一声“告辞”,又对裘慎和裘怫颔首致礼,然后拉着皮四立刻就走了。

以皮四的脾气禀性,他姐弟二人这一去,怕又有一场可闹的,不过这便不关在场的人的事了。

郑秀三两句把自己拉来助阵的执金吾给打发走,然后就兴冲冲的蹭到了裘怫身边,道:“这题你是怎么解的?连皮秋阳那小子都没有解出来。”

他的小姑娘,比皮秋阳还厉害,哎哟哟,他太欢喜了。要知道,皮秋阳打小就出名,据说三岁就能诵三百诗,这诗,说的不是诗词,而是诗经,三岁诵三百诗的意思,是说皮秋阳三岁的时候,就背下了整本诗经,而且能解其意,这天分简直就是惊人的妖孽,要知道,多少人三岁的时候,能认得三百个字就算是绝顶聪明了。于是这小子便有了“神童”之名。

第二百三十九章独处

后来,皮家大姑娘能在一众大家闺秀中脱颖而出,被选为太子妃,据说也跟皮秋阳这个“神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皮秋阳和皮四三岁之前,都是太子妃一手带着的,便有人猜测这个“神童”也是太子妃一手教出来的,能教出一个“神童”,难保就没有第二个,第三个,有这样的母亲,还愁她教养不出出色的皇子来。

别看郑秀跟皮秋阳年纪相仿,不过两人不熟,只能说彼此都久仰大名,一个整日里在太学里潜心苦读以待来日一鸣冲天,日日被太学里的先生们夸成了一朵花;一个在上书房里跟着皇子们混,听大儒授经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闲工夫都泡在羽林军的演武场了,虽说二人在京中都是极出名的,一个是有一无二的“独秀国公”,一个是盛名昭昭的“京都神童”,按说该是少年英才惺惺相惜,但实际上却基本是两条平行线,私底下没照过几回面,最近的一次,就是昭园文会时了。那还是因为郑秀突发性起的搞了这场文会,不然,更是见不上面了。

裘怫见他眉开眼笑的,全身上下再没有丁点儿方才的气焰滔天,心中不免觉得有些不得劲儿,听他问墙上的红纸题,便懒懒的答道:“也不是什么难题,答不上的,无非是看书少而已。”

“二姑娘过谦了,连皮七都没答上,可不是看书多少的问题。”陆晔适时的捧了二姨子一把。

“书看得多,没记住也是一样。”裘怫淡淡道。

她说的是实话,其实这题真的不难,题面出自一本游记,虽说此书未必人人看过,但也不是什么孤本绝版,爱看杂书的人多半都看过,只是难就难在答案太过拗口,一般人哪怕看过了,也会因为答案太拗口而记不住,那拗口的程度,就是照着书上读都会咬到舌头。再者,谁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