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2 / 3)

着,自然难免便想到了观灯会上,裘家二姑娘当众解出了连他都没有解出来的那题,心口跳动得比寻常微快,温润如玉的面上亦多出几分赧然之色,问道:“秋阳今日特地为赔罪而来,不知可否当面向两位姑娘致歉?”

苏氏未曾多想,只听他语气真挚,一片诚心,便笑道:“这又有何不可。”说罢,便对奉衣道,“去看看二姑娘下课了没有?”

然后又向皮秋阳解释道:“长女有所不便,七公子有什么话,只向我次女说也是一样的。”

却是顾忌到裘慎和承恩侯府正在说亲,实在不方便让她出来见外男,倒是裘怫年纪小,还不到说亲的时候,让她出来接受皮秋阳的赔罪也不妨什么事,何况还有苏氏在场,更不必顾忌什么男女之防。

这却正是皮秋阳的下怀,心中欢喜,面上却温文有礼的道:“也好。”

虽说是才过了上元佳节,又闹出了风波,但许嬷嬷却是不管这些的,上元节的第二天,就把裘家三姐妹拎一块儿继续上闺仪课,还特特的把皮四惹出来的这件事拿出来当作反面典型,让裘家三姐妹引以为戒,让她们明白,女子出门在外,该是如何的谨言慎行。

不过话说回来,皮四的下场也确实是让小姑娘们心有戚戚,尤其是裘怡,她原是最爱乱跑的,心想若是当日她见着河边有热闹可看,依她的性子,必是要凑过去瞧一瞧,指不定掉下河里的便也有她一个。这么一想,她更是缩了脖子,难得的老实的听了一回课。

这日苏氏派人来问时,正好刚下课,裘怫才回了房,就被苏氏请到了花厅里,见皮秋阳真的带着陵安散人手绘的走马灯来登门请罪,裘怫也是十分诧异,心想这人虽与皮四是姐弟,但颇有谦谦君子之风,令人刮目相看。因此便落落大方的从皮秋阳手里接过走马灯,屈膝福礼,倒是没说什么,只退到了苏氏的身边,目不斜视的垂着头。

第二百五十八章眼神

皮秋阳见裘怫今日是家常打扮,一袭绣兰花的青袄小裙,头梳双镙,插着一对兰花绢花,比之观灯会上的盛装打扮,别具另一番的清净雅致,也不好意思多打量,只看了两眼便也将目光垂到脚尖上,道:“秋阳有一疑问想请教二姑娘,还望不吝赐教。”

裘怫微露诧异之色,先看了苏氏一眼,见苏氏并无不悦之色,这才轻声道:“七公子请问,小女知无不言。”

皮秋阳这才道:“那日二姑娘所答之题,不知典出何籍?”

原来是问这个。裘怫眼露轻松之色,道:“典出《淞河杂记》,第二卷尾。”

皮秋阳一抚掌,道:“怪道我见那题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原来是《淞河杂记》,多谢二姑娘解了秋阳心头之问,不然,我日日记着,总觉得茶饭不思。”

裘怫不由得抿唇而笑,没想到皮七公子居然还是个书呆子。却不知皮秋阳这时正好抬起眼来,将她这一笑瞧了去,顿时神思飘乎,竟如身在梦中,不知今夕何夕。

苏氏这时方道:“已是快到午食之时,七公子若不嫌弃,就留在舍下用过午食再走。”

皮秋阳心里千肯万肯,只是今日他是初次登门,又是赔罪而来,哪里好意思再蹭人一顿饭,何况他也知道裘家一门女流,并无男丁陪客,就更不方便久留了,因此只能委婉拒了,道:“因家姐之事,如今家中正乱着,父亲整日哀叹,母亲以泪洗面,秋阳心中牵挂,不敢在外面久留,以免父母再为秋阳忧心,夫人好意,秋阳心领。”

苏氏听他这样说,便不再留客,客客气气的送走皮秋阳,回过头来,看着裘怫目光便有些深了。

少年心思,不擅遮掩,苏氏又是过来人,自然瞧得出皮秋阳对裘怫的态度有些不寻常,再一想郑秀那小狼崽子更是司马昭之心,就差没直接写在脸上了,当下心中免不了又喜又忧。

喜的是长女眼看着就要高嫁,若次女也能高嫁,日后她们姐妹之间互相帮扶,纵然娘家无兄弟可靠,也不算是全无倚仗了。忧的是,裘怫才这样的年纪,竟能吸引两个京中数得着的出众少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