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这杜府门房的人离开,裘怫才从车里出来,回身对车夫和婆子嘱咐了一句“好生候着,不得生事”,顺带扫了一眼那四个小厮,果然教人眼前一亮,然后才在静女和红梅的簇拥下,迈入了杜府侧门。
才一进去,便有一个管事妈妈带了几个黄裳丫环迎上前来,笑眯眯的见礼。
静女上前一步,把金慧帖交给管事妈妈,那妈妈打开瞧了一眼,又看了看裘怫,笑道:“原来是裘二姑娘……”
说着,她伸手一招,从身后的丫环中唤出一个来。
“这是娇鸾,今日便由她随侍在裘二姑娘身边,不管有什么需要,二姑娘只管吩咐她便是。”
那丫环便应声上前一礼,道:“娇鸾见过裘二姑娘,请随奴婢来。”
裘怫见这丫环动作优雅,声音文静,倒是跟静女有那么几分仿佛,心下暗赞这管事妈妈厉害,显然是照着自己用人的喜好给挑出来的,当下也不说话,只是微微侧身,对那管事妈妈露了个无可挑剔的微笑表情,然后便迈步往里走去。
娇鸾虽是引路,但极有分寸,引路时并不抢在裘怫的前面,反而是落后半步,只在需要拐弯的地方,她才伸出手作“请”,如是行了半刻,便看到前方有一处独立的园子,园门作半月型,左右墙上爬满蔷薇花,这时节,正值花期,满墙的粉白散逸着阵阵清香,赏之悦目,闻之沁脾。
门上悬一横匾,正书着“金慧园”三个大字,左右则各有一幅字,一边写的是“金玉满堂人道俗”,右边写的是“慧质兰心自风流”。
裘怫看了,不免暗自点心,这杜微微名声在外,果然不是白来的,外面传她博学多才,志趣高雅,确实不虚。
入得园去,便是另一番风景,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皆藏奇巧,步步是景,处处可赏,倒是教人流连忘返,竟是舍不得往前走,却又好奇前方还有何更美妙的景致,又忍不住想加快脚步。
察觉到自己竟然生出这样的矛盾心思,裘怫以罗扇遮面,哑然失笑。她又想起郑秀让长安给她送的那封把杜微微的老底给揭得一干二净的信来,信中对杜家也有描述,自古江东多望族,这杜家就是江东的名门望族之一,亦是豪雄,族中子弟出仕者不计其数,杜盛算是他这一代人中,位置爬得最高的,也只有这样的世家望族,才能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里,为自家女儿单独建了一座精巧无比的园林当闺阁,才能培养得出杜微微这样的女儿来。
但裘怫并无仰望之心,杜微微再好,又与她有什么干系,事不关己,云淡风清,她只是好奇,杜微微突然一改常态,广发金慧帖,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二百七十四章 疑惑
风中送来了一缕笛声,轻快,活泼,如雀鸟啼鸣。见裘怫有侧耳聆听的意思,娇鸾就配合的停下了脚步。
裘怫只听了一小段,那笛声便已到了尾音,随之而来的是几声娇笑,夹杂着赞美之声,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她对娇鸾道:“前面,就是待客之处了吧?”
娇鸾垂首应道:“正是,我家姑娘说今日天光晴好,风送和煦,园中景致正当时,宜于开阔处呼朋唤友共赏春光,因此便将待客之处订在了照影轩中。”
裘怫点了一下头,示意她继续引路。
既名照影,便当临水,果然,又走了一段小路,拐过两个弯,视野便蓦然开阔起来,就见前方有处池塘,杨柳绕岸,湖石参差,一座水榭横亘其上,四面竹帘高高卷起,里面的情形一目了然,有三四个少女或坐或站或倚栏,身边各自侍立了一两个丫环。
此时倚栏观景的那个少女,已是看到裘怫几人绕着柳岸而来,便笑道:“快瞧,又来一位,我瞧着面生,你们谁认得她?”
那或坐或站的少女随声也望过来,却是无一人认识裘怫。
倚栏的少女便又笑道:“这却怪了,怎的四姐竟邀了位咱们谁都不认识的人来,你们几个且坐着,待我去问问。”
说着,她便径自从水榭里跑了出来,正将已经走近的裘怫堵在了入口处,也不让门,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