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2 / 3)

养大的女儿,打从今儿起就是别家人了,先前两个新人来磕头拜别的时候,她还勉强能端着,说了几句勉励教导的话,等这会儿人走了,就再也忍不住,连裘怫姐儿俩都没顾得上打发走,当着一众丫环仆妇们的面,就开始抹眼泪。

她这一哭,又岂能不勾起裘怫和裘怡的离别之情,虽说姐儿俩还不能体会到苏氏嫁女的心情,但想着朝暮相处的长姐,这回却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了,裘怫就难受起来,跟着抹眼泪,裘怡更是不落人后,哭得比谁都大声。

最后还是云姨娘跑过来安慰了苏氏几句,又拧了裘怡一把,哭就哭吧,这么大声,就显得假了。裘怡偷偷一吐舌头,赶紧把眼泪擦了,拿出平日里撒娇卖痴的本事,去逗苏氏开心。

裘怫瞅着她的模样儿,半晌无语。这个妹妹哪里伤心,根本就是高兴吧,长姐出嫁,以后管束她的人就少了一个,可不得高兴坏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裘怡这么个善于讨好的,倒真的逗得苏氏开怀了些,让丫环打了温水来净了面,才不好意思道:“今儿个大喜日子,倒教你们看了我的笑话了。”

这话女儿们不好接,还是云姨娘道:“夫人真情流露,哪里是什么笑话,只怕燕燕出嫁那一日,贱妾哭得比夫人还厉害呢。”

苏氏看着她,心生怜惜,叹道:“也是,到那一日,你才能知我此时心情。”

说着,还拍了拍云姨娘的手。这是她的陪嫁丫环,打小儿就伺候她,一直都是最老实本分不过的,将来,也是要伴着她到老,这么一想,当真是感慨万千。少年夫妻,无缘白头,反倒是身边的丫环,才是伴她一生之人,人生无常啊。

裘怡这会儿可乖觉了,一手牵着苏氏的衣袖,一手捏着云姨娘的衣角,道:“母亲,姨娘,你们别难过,我不嫁,我陪着你们,永远不教你们伤心。”

苏氏和云姨娘同时笑了。

云姨娘一边笑,一边拿帕子抹眼角。自己这个女儿,处处比不得她两个姐姐,独一点却是最最好的,懂得体贴人,想什么就说什么,虽然说的都是些不过脑子的孩子话,可正是这样的孩子话,不夹带心机,不挟裹利益,才最是安慰人心。

苏氏则是点了点裘怡的额角,道:“你啊,除了说些好听的话,还会什么。如今你长姐嫁了,你也别想着再清闲,等过了回门日,你就把闺学里的课停掉一门,抽出时间跟着我学理家。”

裘怡:“……”

完蛋了,好日子到头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生辰又至

裘怫看着她一脸心丧欲死的表情,不由得掩唇轻笑,而后道:“母亲,我也想跟您再多学些,闺学那边的事儿,怕也要三妹多抽些时间来,替女儿分担了。”

裘怡怒目而视,二姐,不带这么落井下石的,这都断了她多少日子的零嘴供应了,连朱小八想再讨两罐子盐渍梅子都没给,这还没消气啊,魏国公府的事儿都过去这么久了,也该翻篇儿了。

裘怫垂着眼眸,只当没看见。

云姨娘却是高兴坏了,学理家事,关系到以后半生,打理闺学却关系到眼下,却可助裘怡扬名,再抬一抬她的身价,让她有更大的机会寻到一个好婆家,做为亲娘,云姨娘岂有不欢喜、不感激的道理。

闺学虽然挂在裘家的名下,却是靠许嬷嬷一力支撑,打出的名气,且现在闺学的地方又是承恩侯府给裘慎的聘礼,所以苏氏并不插手多管,只笑道:“你有这份儿心就好,我是赞同的,只是许嬷嬷那里,还得卿卿你自个儿说去,再来,你长姐那边,你也要打个招呼。”

裘怫坐在那里欠了欠身,笑道:“母亲放心,长姐和许嬷嬷那边女儿早些日子已经提过了,长姐大赞女儿这主意好,说燕燕这么大了,万不能再纵着她整日里浑闹。嬷嬷说既然将闺学交给女儿打理,这些闲事,女儿自可做主,只有一点,万不可出了差错,不然,女儿就得领罚了。”

她说到“领罚”二字时,刻意看了裘怡一眼,直看得裘怡身上寒毛倒竖。二姐若是领了罚,一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