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1 / 4)

而裘怫和裘怡,却因为闺学的声誉受到影响,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学潮,尤其是裘怫,在处理退学潮问题的时候,还要顶着别人满含深意的目光,以及有意无意的酸言酸语。这些她都能忍,可问题是,不知道是谁,竟然翻出了生母李氏的旧事,说李氏行事便有疯狂之兆,曾有摔女之举,更耸人听闻的是,传言里还说,她还杀夫,裘一鸣就是被她害死的。

这谣言一出,简直就有盖过伯府丑闻的风头,真的假的?若裘二姑娘的生母,真的有杀夫之举,那么无论如何,荣国公也不能娶她啊,天知道会不会跟她生母一样,也干出杀夫的事情?

如果说在伯府丑闻刚牵连到裘家的时候,太后还坐得住,在别人到她耳边嚼舌根子的时候,说得出“苏家是苏家,裘家是裘家,哀家瞧着裘二姑娘倒是个不落俗的”的话来,那么当李氏杀夫的谣言传出来时,太后就坐不住了。

“给哀家去查,谁敢胡言乱语,没凭没据的事情,也敢拿出来瞎编,裘知府病逝于任上,于国有功,于家有愧,教这些烂了舌根的人一编排,竟成了糊涂虫,连个妾室都管不好,还教人害了性命,合着当初皇帝任用官员时,竟是瞎了眼,挑了个糊涂虫去替他治理地方吗?”

这话说得太严重,本来只是谣言,大多就是听个热闹,听说裘夫人苏氏待这个庶女是极好的,若真有李氏杀夫的事情,苏氏怎么可能待杀夫之人的女儿那么好,所以没几个人把这谣言当真的,可太后这一怒,少不得便要真严查了。

这一查,便查出大问题来,谣言,他居然不是谣言,只是夸张了些,说李氏杀夫,没那么严重,可裘一鸣的病逝,却确实跟李氏脱不了关系,他是因为被李氏推到池子里,染上了严重的风寒,最后不治而亡的。而李氏为什么要推他?却是因为裘一鸣带了裘怫在池子边玩,李氏当时伸手去推的是裘怫,裘一鸣为了护住女儿,才被李氏给误推下去。

这简直比伯府丑闻更教人难以置信,申氏打残的那个,好歹只是侄女,可李氏居然对亲女下手,而且结合之前的摔女传闻,可见还不止下手一次,为什么?

毒妇、疯妇的名头,迅速挂上了李氏的头上,然后,毫无意外的,身为李氏的亲女,裘怫也就挂上了毒女、疯女的名头。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裘怫就真是个木头美人,也看出来了,这是有人故意在针对她。当年的事情,知道的人本就没几个,当初苏氏带着她们姐儿仨上京时,早把那些知道情况的人给打发了,所以她们姐儿仨初至京中时,身边只有聊聊几个年纪不大的丫环,连个乳娘都没有,对外苏氏称是年纪大些的,不是配了人,就是舍不得与夫家分开,她便做主把人给放了出去,其实苏氏真正要隐瞒的,就是李氏的事。

第三百八十一章 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有人故意针对裘怫,派了人远去岭南找到了那些被放出去的下人,怎么可能翻出这陈年旧事,裘家如今知道这桩旧事的,除了苏氏和云姨娘,就只有裘怫自己,连裘慎和裘怡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说那些下人了。

裘怫一个小姑娘家家的,有什么值得别人针对的,无非就是那桩招人眼红的亲事罢了。从伯府丑闻开始发酵,然后突然就扯到裘家闺学的头上,当时裘怫就已经隐隐有所预感,似乎是有人针对裘家而来,而今李氏杀夫的议论声,已经彻底压过了伯府丑闻,成为京中更劲爆的热议话题,裘怫就更加确定了这个猜想,这就是有人针对裘家,准确的说是在针对她,所以扣在她头上的那顶所谓的毒女疯女的帽子,她都不觉得奇怪了。

随后,更加雪上加霜的局面出现,太后召回了许嬷嬷和成嬷嬷等宫人,裘家闺学没了定海神针,本就汹涌的退学潮,一下子就巨浪滔天,基本上,短短几日内,就一个学生也没有了,就连从容溪堂并过来的那些教习嬷嬷们,也一个个开始请辞,倒不是她们见风使舵落井下石,而是学生都没有了,她们这些教习嬷嬷也没有被裘家闲养着的道理,就算裘家愿意,她们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苏氏本就病着,裘怫还压着这事儿不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