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2 / 3)

裘怡,他既是真有了这心思,便该在正道上使劲儿,早日把心上人给定下来。只是他下定决心是他的事,裘怡直接躲进了姑子庵里是几个意思?她对他就真的一丁点儿的好感也没有吗?

赵词气哼哼的,觉得自己的一片好心都仿佛喂了狗,啊呸,狗好歹还摇摇尾巴呢,她直接连个招呼都没打啊,就没影儿了。

于是赵词的书案上就以每日里一叠的速度,多出好些诗词文稿来,就像朱小八说的,他嘴碎啊,哦不,这该叫笔碎,有什么不高兴的,通通都得写出来发泄,骂人都骂得不带一个脏字,这也算是赵词的本事了。

好在这回他有了计较,只写不贴出去,也免得被人对号入座猜出什么来。只是他虽不贴出去,可不代表没人看得到,比如说平郡王妃。

半年之期已至,平郡王妃可就巴望着儿子给她找个儿媳妇来呢,结果头几日还瞧着儿子跟吃了蜜似的,整天含情带笑面染桃花的,过些天就含幽带怨海棠垂露如同被主人抛弃了的狗。

谁还不是过来人啊,平郡王妃就派人把赵词的诗词文稿偷拿了来,一瞧,乐了,儿子还真是有心上人了,瞧瞧这些诗文写的,就跟他的脸一个样儿,都是含幽带怨的,比闺怨还闺怨,她一惯知道儿子有才,可她不知道儿子的闺怨诗写得这么好,还都是真情实意的。

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到底是哪家的姑娘啊,为了躲她的儿子,都躲到流香庵去了,她的儿子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吗?

别说平郡王妃是怎么知道的,赵词笔下都写了,瞧瞧这句,“流香之水清兮,映月之影愁兮”,平郡王妃自动给翻译了一下,流香溪的水是那么的清啊,映在水面的月儿看着是那么的忧愁。啧啧,听听,清溪明月,本该是良辰美景,结果儿子瞧着却只见其愁,清溪明月哪里会忧愁,愁的是人的心啊。

儿子为什么愁,当然为的是个小姑娘。等等,姑娘在哪里?这还用问,“映月”啊,月是什么,月就是婵娟,婵娟就是佳人,自来诗人比下的明月,都代指佳人。这两句诗的意思,用大白话说就是儿子想见人家姑娘想得抓心挠肺啊,见着水里的月影都好像看到了小姑娘忧愁的脸于是他也跟着忧愁起来。

至于儿子为啥见不着人家姑娘,这就更不用问了,姑娘在流香庵里嘛,儿子当然进不去,见不着,只能空对着流香溪里的月影嗟叹。

好吧,不管平郡王妃的解读是不是过于脑洞发散,总之,无巧不巧的,她撞着真相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巧遇

到了十五这一日,平郡王妃跟谁都没提,就轻车简从的去了流香庵,名为拜佛,其实嘛,就是想探一探,谁家姑娘这么招儿子念叨,生生把她一个满腹黑水的儿子变成了一肚子苦水的怨妇。

每月初一十五,都是烧香的日子,自然也是流香庵人最多、姑子们最繁忙的日子,也是裘怫和裘怡姐儿最闲的日子,因为这两天里不用做早课,不用静坐听经,除了裘怫还要抽出两个时辰抄经之外,剩下的时间姐儿俩可以自己打发。比如说裘怫可以再去研究点新点心什么的,或者做点绣活儿,裘慎送来的那一箱子料子白放着也可惜,确实可以绣些被面枕套出来,小块些的可以绣桌屏,零料可以绣香囊扇面什么的。

但裘怡可不喜欢这些,她喜欢往外跑,眼下这时节,正是踏春赏景的最好时候,梨山上的梨花虽然早就落尽了,可各种野花却分外妖娆。跟因为烧香的人太多而导致烟气无处不在的流香庵比起来,爬梨山赏美景的吸引力,那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所以十五这日一早,裘怡就拖着裘怫准备了些点心茶饮,然后拖丫环带嬷嬷的去爬梨山了,不到太阳落山,流香庵里的烟气散尽,绝不回来。

裘怫先还觉得不妥当,但见严若庵主并没有什么意见,再加上她自己也确实不是很喜欢待在烟雾缭绕的庵里,因此便也不想那么多了,一个月里仅有这两日可以放松一下,何必顾虑太多。

便是这个缘故,所以平郡王妃来流香庵里,当然是见不到她想见的姑娘家了,不过倒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