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立刻起身,带着兄弟及小辈们站到门口,等着迎接太夫人。申氏也没落后,带着女眷们落后几步,一起来到门口。约摸过了半柱香时间,就看到太夫人坐在软轿上,被几个健壮妇人平平稳稳的抬过来,后头还有一乘软轿,坐的是苏启芳。
软轿在临渊台前停下,苏启芳下轿,亲手搀了太夫人,祖孙一道缓缓走入临渊台。
“哼!”
看到苏启芳能陪在太夫人身边,而自己却只能在这里恭迎,苏元芳嫉恨交加,忍不住一声轻哼,弱不可闻,但离她近的几个女孩儿还是听见了。
“姐,你瞧她,神气什么。”就连年纪小些的苏承芳,也是心中不服气,踮了脚尖在苏元芳耳边轻声道。
好在苏元芳嫉恨归嫉恨,到底年长些,知道轻重,横了自家亲妹妹一眼,道:“别说话,稳重些。”
说着,还扫了就站在她身后不远的裘家三姐妹一眼,一个个目不斜视的,就仿佛压根儿没看到这边的动静。这么一对比,倒还真显得苏承芳的不稳重了。
苏承芳注意到了姐姐的目光,顺着看过去,然后撇了撇嘴,不说话了。
太夫人被搀扶进了临渊台,主位上坐定,目光在儿孙们脸上一个个扫过去,欣慰的点点头。人都到齐了,除了被禁足的那两口子之外,今儿大好的日子,她可不想看到那两个败家扫兴的货。
“月圆人亦圆,今儿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大家都坐吧,别拘束了,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才是佳节的过法儿。”
太夫人发了话,众人才各自坐回原先的位置,苏长英对申氏点了点头,道:“开宴吧。”
申氏在座位上略欠了欠身,然后拍拍双手,立时,便有一队衣着一色的丫环们自外面鱼次而入,奉上了美酒佳肴,同时,自池畔的一处临水小轩中,传出了阵阵丝竹之声,并有女子吟唱,随着风中的桂香,一并送入了临渊台内。
苏长英率先举杯立起,道:“儿子贺母亲大人福寿安康,子孙满堂。”
太夫人笑得合不拢嘴,道:“好好好。”
这济济一堂,可不就是子孙满堂,老人家上了年纪,别的不求,求也只求一家子人都在一处。只是饮过这盏酒,太夫人还是叹道:“可惜你三弟一家子不在,不然,才真叫团圆。”
苏长英笑道:“儿子正有一个好消息要禀报母亲,吏部考评,三弟连续三次都得了优等,到年底回京述职,三弟有极大的机会,被留任六部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太夫人顿时惊喜无比,道:“我儿这话当真?可有了准消息?会留任六部中哪一部?”
“儿子敢说,自然是作准的。只是会留任哪一部却还不好说,得看三弟的机缘,自然,儿子少不得也要替三弟活动活动。”
太夫人有些失望,喃喃道:“吏部不可能了,刑部或是户部都好……”
苏长英就在吏部,朝中不会让他兄弟二人待在一处,礼部那是清水衙门,兵部也不错,但三儿子不是那块料,至于工部,那是干实事的,整天得在外头跑,未免太辛苦了。
“母亲莫忧心,且等三弟回来了,再问问三弟的意思。”
苏长英笑道,有些话他不好说,其实吏部里也有风声,要调几个位子,是上调,不是平调,他是有些心思的,虽说眼下他是实权在握,油水也丰厚,但品级在京中这块地方,实是低了些,能上调,哪怕是个清水衙门,他也乐意,只要能干点成绩出来,还是有机会继续高升的,比继续在吏部这个竞争极大的衙门苦熬资历,起码能省出几年功夫。
当然,这不意味着他愿意放弃吏部这块肥肉,所以三弟回京,最好是能接他的班,那就再完美不过了。不过希望却不大,吏部也不会让那么重要的一个职位被兄弟两个连着坐,所以苏长英也只能想想,成事的希望极小。
太夫人不知苏长英的打算,却点头道:“我儿的话在理,只盼着你三弟早日归来。”
母子俩说得高兴,却没有看到旁边四老爷和五老爷都是又嫉又恨的模样,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