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沈侠兰,今年十四,正好比苏启芳小一岁,性情直爽开朗,她是以季大夫人的侄女的名义,跟着季大夫人到伯府做客的,伯府少不得要唤出年纪相仿的女儿们来作陪。

沈侠兰特意与苏启芳多说了会儿话,也是极满意的回去对沈三夫人道:“大姨母说的媒,母亲可就放心罢,我看那位苏大姑娘竟是极有母亲的品格的,将来若能嫁进来,保管旁人不说你们是婆媳,只说是母女。”

这话逗得沈三夫人直笑,倒真是放下了大半的心,剩下的,就只看二月里的相看,那对小儿女自己满意不满意了。

这也是苏氏有心教导苏启芳的原因,基本上伯府和沈家已经有了默契,就差走个过场了,太夫人已经私下里在替沈启芳拾掇嫁妆私房,沈家那边也透过季大夫人的嘴,表示这门亲事一成,就会让沈湖分出去单过,惠安堂不差钱,庶子分家得的家产可以保证让苏家女儿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沈湖自己也是个争气,将来少不得能替苏家女儿挣个诰命,好日子光是用想的也让人心里头欢喜。

沈家这么给力,伯府当然不能给个次品不是,既然沈湖是要分家单过的,苏启芳就必须有成为一个合格主母的能力。这一点,太夫人也私下暗示给苏启芳,所以苏启芳跑雍容院就跑得更勤了。她不但要学怎么管理中馈,还要学会官夫人之间要如何交际,如何打点上官下属的家眷,虽然沈湖还没有做官,可沈家那么有信心,那她也得对沈湖有信心才是,早早的学起来,总比临时抱佛脚还不知道往哪儿抱的强。

苏氏在苏启芳的眼里,就是最大的一根佛脚,她要是还不知道抱紧了,那就是真心蠢。

此情彼愿,自然各生欢喜,越发的亲如一家。

第六十二章忌惮

陪着苏氏看了半日的帐册,转眼便将近黄昏,裘家姐妹已经做完课业,裘怡去了云姨娘那里,裘怫则照例溜进了她专门的小灶间,只有裘慎没走,在苏氏的指点下,也看起了帐册,并不是苏氏不肯教两个庶女,而是她们还小,又不曾学过数算,眼下离学看帐册还早着呢。

裘慎虽然比苏启芳年纪小了好几岁,但她学了数算,又日日跟在苏氏身边,随时能得指点,进境倒是比苏启芳还快些,苏启芳偶有看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必去问苏氏,先问裘慎,裘慎也不明白了,二人才一起再向苏氏请教,彼此互进互促,既增进了姐妹之情,又各有所得,真真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日子了。

只是毕竟时近黄昏,纵是苏启芳再舍不得走,也只能向苏氏告辞,她得赶回上房陪着太夫人用晚食,这也是孝心,万不可因私而废。

苏氏自然也不会留她,命奉衣送了苏启芳回去,自去厨间安排雍容院今日的晚食不提。独裘怫赶在苏启芳走之前,蒸了一笼菊糕让苏启芳带走。眼下这时节,菊花自然早已落尽,她用的是之前晒干保存的菊蕾,虽不如新鲜菊花,但味道也是极佳。

裘家三姐妹中,苏启芳独最重裘怫,每每带了菊糕回去,少不得要呈一小碟给太夫人,虽没为裘怫说上半句好话,但太夫人心明如镜,岂有不知道这菊糕是出自谁人之手,多半嫌弃,但偶尔心情不错的时候,会赏苏启芳这个面子,吃上一块两块,那菊糕在苏启芳的示意下特意做得绵软,极适合上了年纪的人的牙口,太夫人吃得满意,对女儿的那个庶女,印象便也好上了那么一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