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魏氏今日来的事情说了。
苏长英一听,神色顿时也凝重起来。东宫居然看中了苏启芳,这事儿……真是做梦都没有想过。
而如今,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却必须得认真想一想了,饶是以苏长英在官场上历练出来的城府,也不由得晃了好一会儿的神,才冷静下来,开始剖析利弊。
凡事先想利,苏启芳若入了东宫,自然是有许多的好事,东宫里的那位,现在是太子,以后就是君,攀上了东宫,忠毅伯府无疑就踏上了一条终南捷径,今日是伯府,来日就是侯府、公府也说不定,君不见今日的凉国公府,在太后没有入宫前,也不过就是个凉侯府,还是濒临败落的,不是太后在宫中步步高升,最终母凭子贵,凉侯府恐怕早就沦为了京中勋贵圈的最底层,比伯府还不如呢。
再想弊,利让人心动,可弊端也极明显,太子以后会是君,可现在始终还是太子,还是个一贯低调做人、谨慎做事的太子,在朝堂上的风头,还不如二皇子来得多,分明占据了大义正统,结果跟一个皇子斗了个平分秋色,这也实在是……软弱了。苏长英身在官场,当然知道,随着二皇子气势日渐高涨,不看好太子的官员也在日渐增多。翻翻史书吧,坐在龙椅宝座上的皇帝,是从太子之位上顺利接班的,五根指头就数得出来了,绝大多数的太子,不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明明白白的死了,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明不白的死了,还有那么极少数,属于失踪之例,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那种。
苏长英实在不好判断如今这位太子会是哪一种,与东宫扯上关系,他不一定能沾到东宫的光,毕竟,那还得看苏启芳能不能得宠,太子肯不肯给他机会重用他,但是万一东宫出事,太子倒了,他却是百分百会受到牵连。
还有最最坏的一种可能,万一,太子谋逆,虽然这是个极可笑的猜测,太子有什么必要谋逆,只要熬到皇帝百年,他就是皇帝了。但不管多可笑,史书上却写得清清楚楚,历朝历代的太子,死于谋逆之罪的,可比顺利登上大宝的太子多了去。总之,只要这位太子走了背字运,跟谋逆扯上了,太子死不死的,苏长英不关心,可跟太子有关系的,那是有一家算一家,抄家流放都是轻的,全家抄斩是正常,涉入再深点的,九族诛绝也不是没有过。
东宫这条船,看似富丽堂皇,可也面临着比寻常更大更险恶的风浪,要攀上去不容易,攀上了想下来更难。
第八十四章决定
苏长英犹豫了,理智告诉他应该拒绝东宫伸出的青云枝,然而巨大的利益诱惑却让他左右摇摆,万一呢,万一太子顺顺当当的做了皇帝呢,那他此时的拒绝,不就是太子心中永远横亘的一根刺,哪天觉得不舒坦了,顺手就将刺给拔了。
举棋难定,他看了一眼申氏,想问问申氏的意见,但这一眼恰看到申氏也是坐立难安的模样,面上表情一时兴奋,一时又有几分狰狞,再一想申氏平日对苏启芳的态度,哪里还不明白她的心思,心中顿时被巨大的失望所淹没。
他这个妻子,平日里掌管中馈,打点府中上下用度杂事,倒还合格,然而却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只看着碗里的丁点儿米粒,全不管锅中还有多少,外头的大事,不足与共谋。
想到这里,苏长英再懒得与申氏多说什么,一甩袖,径直走了。
申氏见他看来,还当他要与她讨论此事,不想苏长英只看了一眼,竟是一言不发便走,直把她懵了许久,方才回过神来,忙叫了小丫环跟上去瞧苏长英往哪里去了,不多时,小丫环回来禀报,看着苏长英进了上房。
竟是找那个老不死的去了。
申氏气得整个脸都扭曲了,与他做了快要二十年的夫妻,她事事为他着想,替他生儿育女,照应府里上下,他呢,一有事,首先想到的不是与她商量,而是总要先问过那老不死的。名义上,她是伯府主母,然而她真做得了府里的主?还不是事事要看那老不死的脸色,老不死的说一个不字,她就什么都不能做。原想着忍一忍,横竖素日老不死的还算给她脸面,但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