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瞧,赈灾银这不就出来了,可能还不够哈,国库里再给添点,凑一凑,至少国库的压力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
延丰帝的眼神里露出了笑,道:“这主意太馊,要坏名声的。”
“我还小呢。”郑秀很不要脸的卖起了青涩,年纪小就是有优势,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只要以后摆出改邪归正的样子,总能抹掉从前。何况他又不是那些清流,要名声好做什么。
“也不是非你不可。”延丰帝摇了摇头,“雁门关……对你太危险了。”
当年先建平侯大败蛮族,连蛮王大帐都被打破了,俘虏了蛮王,可想而知,蛮族有多恨先建平侯,郑秀身为他唯一的独子,想他死的蛮族有很多,雁门关离蛮族毕竟太近了。
“我会怕他们?”郑秀抖了抖手腕,仿佛握着一杆枪,显得英气勃发,“只怕他们不敢来杀我。”
这模样儿,像极了年少时的先建平侯,让延丰帝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帝王威仪一下子就变得柔软了很多。
“容朕再思虑一番。”
其实主意还是不错的,只是延丰帝有些舍不得放郑秀出京,这孩子,从出生就一直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含着护着十几年,哪怕明知郑秀已经长大了,但就像民间的那句俗话,儿行千里母担忧,他怎么能放心。
“那皇舅您可得想好了,君无戏言的。”郑秀只怕他反悔,忍不住提醒。
延丰帝好笑道:“朕即使食言了,你又能如何?”
郑秀:“……”整个人都耷拉下去了。
不管如何,郑秀出的这个主意,延丰帝是真的往心里去了,把郑秀踢出了东明阁后,皇帝就将几位内阁辅臣召了来,商议了一下这个主意的可行性,确定了几个随行人选,但是不是让郑秀出京,皇帝还是又纠结了一番,说来说去,还是不放心啊。
第九十六章达成目的
明明半个时辰就能做出决议的事情,皇帝硬是拖了内阁辅臣两个多时辰,眼瞅着晌午都过了,内阁们都是有些年纪的人,一个个饿得都快眼花了,皇帝也没想起叫人送些吃食进来再继续纠结犹豫。
到最后,内阁们熬不住了,都是爱玩聊斋的,哪个不是有点道行的妖精鬼怪,早瞧出皇帝纠结的是什么,于是私下里对了几个眼色,内阁首辅作为代表站了出来,问了一句:“不知陛下心中可有更适合的人选?”
这老头儿饿得声音都发飘了,不过却准准的戳中了延丰帝的要害,差点儿就想掀桌子怒吼了,就是没有更适合的人选,所以才纠结啊,要是有,皇帝还纠结个什么劲儿。
这要到哪里再去寻一个够身份、有理由、还能冒充一把纨绔的妙人儿,才能让百官闭嘴吭不出一个字儿来。
“就这么办吧……”延丰帝终于妥协,有气无力的摆摆手,放过了这几位瞧着像是要打摆子的内阁们,待到几个老头儿行礼告退,他又补上了一句,“若是太后震怒,诸位爱卿可要赶紧来救驾啊。”
郑秀要出京,最大的阻力,不是皇帝,而是太后啊,那才是太后的心头肉,眼中宝。
内阁们简直被卖惨的延丰帝给雷得外焦里嫩,一个老娘们冲儿子发火,几个老头儿跑来救驾,这叫什么事儿,只当没听到,一个个都不打摆子了,脚底生风,跑得那叫一个快。
瞧瞧,这就是他的臣子,一到关键时刻,个个都是聋哑老人。
延丰帝习惯性的开始吐槽,可惜,郑秀不在,没人当他的听众了。
郑秀这会儿在哪呢?当然是在太后的寿康宫里,正在对着太后卖惨,说他是个想爹想娘的可怜孩子,想娘容易,看看太后就成了,据说他娘生得和太后极像,可想爹怎么办,总不能去建平伯府看建平伯吧,先建平侯和现在这位建平伯,生得可不像。
这惨卖得,太后都哭了一场,哭完了,才揪着郑秀的耳朵问他打的什么坏主意。所谓知郑秀者,莫过于太后也。
郑秀老实极了,就回了太后一句话:“我真的想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