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3 / 3)

人不快,倒还不如不见的好。”

王叡依旧是不露声色,面上却仍笑容和煦:“陆中书虽是故人,却是常见常新。”

对于王叡的油盐不进,元澈几乎不欲再跟他说话,此时陆昭车驾恰巧也入略阳城。陆昭在车中原与庞满儿说话,见元澈既在,又与王子卿攀谈,碍于君臣之礼也不好不下车。几人相互见礼后又寒暄一番,元澈也不想让王叡在这里碍事,遂道:“阴平侯怀伤征南将军,身边还需家人关怀劝慰,渤海相国不必多留了。”

王叡应声,忽而转身对陆昭道:“大父渴才日久,也曾言及想见一见陆中书,殿下途径此处,想必还有要务。中书何不随我见一见大父,你我倒也不必在此以尘埃之身而遮目于东朝之前了。”

路过,确确实实是他说的,现在元澈后悔死了。

元澈轻咳一声,径自上马执缰,三晃两晃不知不觉已挡在陆昭与王叡之间,面色大不悦,道:“道若不同,即便同路也会分而扬镳。道若相同,即便殊途亦可同归。”随后叫来身边一个随驾侍卫道,“孤尚有要务先行一步,如今夜深,你为中书执鞭。”随后也不等王叡几人拜送,径自骑马去了。

王叡有心看戏,却也无意去做恶人,在一众家丁的带领下,回到阴平侯所居的驿馆。陆昭则与庞满儿回到车内,任由那个侍卫执鞭而行,回到署衙。

步入署衙内后,陆昭并未先回后院,而是将之前那名亲信叫来:“明日我要见那名吴副都尉,今天晚上你先去探探他的口风。过几日关陇世族或要派头面人物来略阳,会有八校尉的人来,若他有意,我来安排。”

那亲信听完却道:“少主,吴副都尉下午接到了家书,说是父亲重病,想先行回家一趟。”随后又从怀里取出一枚军号牌,“吴副都尉说,职务交割,不敢有误,只怕还要劳烦中书,代为回禀车骑将军门下。”

陆昭把军号牌拿到手中,瞧了瞧,牌面上书“吴乐”两字,心中半是欣喜,半是遗憾,随后道:“倒是忠孝两全,既如此,也便不难为他了。其余人先留下听用吧。”

先前乍一听还以为是太尉之子,她在中书省浏览过吴淼的谱牒,他的儿子便名吴玥,如今当在陈留。

此时已有侍者来问,说是后院已经准备好了晚膳,请陆昭和庞满儿回去用。庞满儿闻言连忙推辞,陆昭道:“太子既然也请了你,不如一道。”

介于略阳剑拔弩张的形势,陆昭把崔映之留在华亭交与了邓钧,而彭耽书也留在那里,随时准备在略阳民变一案上呼应她在略阳的后续动作。至于庞满儿则被她带在了身边,如今略阳名门齐聚,想要把庞满儿引上名士的道路,这样的大场面还是要多见见才好。

庞满儿骨相精细,面皮白,不需要傅粉便有风流之态,唯一的缺点就是笑起来过于甜美,性格也不够冷淡。

既入席,元澈却仅略用了几样,现下本就比平时吃饭要晚一些,因此他此次陪同的成分更大一些。之所以也邀庞满儿,元澈是想见见经常陪伴在陆昭身边的都是些什么人,能有个小娘子陪着她一起开心,他也是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