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2 / 3)

:“答应我,一定要被选中啊。”

“彦辉切莫冲动,此事尚且存疑。”寺庙外不乏关陇世族子弟加以劝阻。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年轻男子气急败坏的声音:“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尔等莫要劝阻。王獠策动民变,自己落荒而逃,却让我父担责,今日若不讨回公道,岂非枉为人子!”

韦光、韦崇二人持剑而来,气势汹汹,众人连忙趋避至四周。倒是王叡仍面带微笑,泰然自若地立于殿内。

元澈与陆昭也列坐席中。韦崇一进门便看到太子与陆昭,道:“太子既在,行台前中书令也在,正好。臣陈明此事,也可以请二位做个公证。”

然而席间也不乏与汉中王氏交好者,同在行台任事者,见韦氏兄弟一脸急躁的模样,旋即冷笑道:“公证?你父亲是死于军法,你们是在质疑太子吗?”

陆昭自己点的一把火,自然也不会让人把脏水泼到元澈头上,当即出面道:“王征西死国于凉州,堪称壮烈,但生前也难免瑜质存瑕。韦钟离身为幕僚,为属长伸之以情,忠则忠矣,却是识人不明。当时王征西早已遁逃于外,将略阳民变丢与属下担责,实在冷人肝肠。太子明正典刑,若王征西在,未必就是韦钟离受过。”

此时,坐在一旁的王济也开口了:“彦辉恕我不知内情,不过略阳民变一事,前中书已主持过审理,卷宗俱在。此事若真有疑虑,也应告付有司,开卷重审,何至于刀剑相向啊。”

然而王济的话音刚落,柳匡如便笑着道:“是否替人受过果然能辩之以案卷?想来凉王妃泉下有知,也是慨然。”

先前陆昭明楼做赋,悼念王妃,他们这些行台出身的世族子弟也都颇有话语权。如今这些陈年旧事被这些世族子弟一股脑地抖落出来,王济神色也颇为尴尬,然而很快又转向陆昭微笑道:“早年金城,你我两家也算颇有深交,殿中尚书何须如此啊。”

陆昭原本已铁了心在这场戏里做一次坏人,却未曾想被王济这个老狐狸一把拉上台前攀扯交情,正在想法回绝之际,便听到寺院外出现更大的骚乱声。

第300章 决斗

先前, 汉中王氏族人另并亲众不乏有人游荡在外,但借由吴玥等人号召,俱已集结, 此时正在寺院正门与韦家的人僵持。一名韦氏族人匆匆入内,语气中不乏提醒:“门外聚集诸多王氏子弟, 各执兵械, 人数是我家数倍啊。”

那名族人如此说也是替韦光担心,先闹事的是自家,一旦情形不利, 对方人多势众,韦家不仅讨不到便宜, 还要吃亏。

然而韦光却冷笑一声:“王门劣子,我父亲为其替死刀下, 如今我唯求裁以公正,为父亲正名。即便离开此地立死于王门刀枪之下, 我也绝无遗憾。嵇绍溅血,惠帝犹哀, 我父子二人俱丧王门之手, 也能让世人看清这些衣冠豺狼的嘴脸。”

陆昭原本对这场结果注定的闹戏不感兴趣,但是听闻韦光的发言,却觉得相比于韦崇, 韦光的资质堪称出类拔萃。韦光执剑,看似凶神恶煞,不死不休, 但说的每一句话都踩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他很明白自己不是来杀人泄愤的, 而是向王门谋求补偿的。韦氏一门势力虽不足以与王门抗衡,但若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 便可以引来想踩在汉中王氏身上上位的人,借其力来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立死在王门刀下这种话,也就拿来说说,皇家禁苑,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就算是汉中王氏自己,也要顾及影响,不可能真的下场和他开打。

“住手!”大殿外,一个身影疾行而入,乃是韦宽。他身为光禄勋执掌宫苑门籍,原本并不出席这场集会。然而此时大批王门子弟要求入上林苑,又有诸多宾客匆匆离开,言谈中不乏说他包庇子弟执械行凶。韦宽也意识到出了问题,待族人通报后,不由得大惊。

韦宽入内先向太子行礼,起身时便看到了立在太子身侧的陆昭,对这个始作俑者忿忿恶视一眼。此时韦宽心中已是格外意欲,儿子备选帝婿,这是一件关乎世祚的大事,但是自己的儿子和侄子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