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此时,青州失守,从後面赶来的叛军从青州西城门进,至东城门出,离李登宵他们不过是百丈之远。
李登宵心中苦闷,昨夜未休憩奔波一夜,此时苦战劳神,加上极怒攻心,几乎要一口鲜血喷出。
就在这此时,变故又起。
叛军前,与那叛国的高官并驾齐驱的副将,掏出腰中弯刀,将那高官的头颅一刀砍下,提在手中,高喝道:「有血性的大梁男儿!与我一同前去!助将军杀敌报国!」
那叛军部队中似乎也多是爱国之人,只苦於那高官淫威,此时听那副将一声怒喊,十有七八都拍马向前,与李登宵手下数万士卒一同抗敌。
李登宵胸中大石落地,只觉得四肢无力,见形势已定,萧军退败,拍马回走。在离那副将数丈处一个抱拳,说:「多谢兄台此举。敢问兄台高姓大名,李登宵回朝之後,为国为民,都定当相荐,高官厚禄以请。」
那副将似乎愣了一会儿,随即吃吃笑了起来。
「你要怎麽荐我?我的官可再也升不上去了呢!」
李登宵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浑身大震,难以置信地看著那人。
那人将遮得低低的头盔取了下来,再撕去满腮须髯伪装,露出一张俊美难言的脸:「三哥,果然只有那把剑才配得上你。」
李登宵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儿地喃喃:「你……你……一国之君……」
李连城轻笑道:「我放不下心来。」
他驱马向李登宵的方向前行了几步,直到近得可以清楚看到李登宵一身血污的狼狈模样,然後探身过去,两人在马上隔空轻轻相拥,又各自催马回头。
第六章(上)
六
此战後,萧军退兵一舍,李登宵也并不一味紧逼,只是下令整兵清点伤亡人数,上报朝廷,此外休养兵力,以备兵戎再起。
李连城自那日後便留在军中,大梁五品官员方可面圣,遂军中副将无一曾仰天颜。加上他那日立下军功,军中诸人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李连城这几日便一直黏在李登宵左右,居同帐、卧同榻。除了奇怪他跟得紧,李登宵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数日之後,萧军派遣使节送来降书,此战後,萧军元气大伤,军队供给本就大损国力,何况十万大军只馀十中之一二,投降谈和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李连城看了那降书,虽言辞之间极尽谦卑,却提出送女和亲。一为免赔款,二可得数十年休养生息的太平光景,将来潜伏於梁国,亦是难防之事。
想到此处,李连城皱了皱眉头,问道:「你们想和亲?」
使节一鞠至地:「琳琅郡主愿嫁与骠骑将军为妻。」
「嫁我?」李登宵不由一惊,回头看了一眼李连城,见他面色铁青,显是不乐,於是续道:「郡主是天人之资,在下才疏学浅,怕是无缘与郡主共续鸳盟。」
那使节微微抬了头,两人这才发现这使节眉目中自有一股清逸之气。使节笑道:「这个不劳将军费心了,郡主自幼思慕将军英雄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