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 / 2)

“女孩。”宋月凉顿了顿,“四岁半。”

“您看这几款怎么样?公主裙,色彩搭配鲜艳可爱,小女孩大多喜欢这种,我们已经卖了好多套了!”

等走出百货大楼,宋月凉手里已经挂满了大包小包,全是小女孩的衣服。

上车,坐上驾驶座,宋月凉很久没动。

末了,她抬手掩住眼睛,自嘲一笑。

她在干什么呢?

东西再名贵漂亮,七七也不会要。

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比不过张婆婆亲手为七七做的盘口小衫。

轿车启动,在午时喧嚣中飞快驶离。

……

“婆婆,我们去镇上干什么呀?”

单车前杠上,七七扭着小身子,跟坐在后座上的老妇人说话。

陈建和一边把着把手,一边把小娃儿扶住,“七七,别乱扭,小心掉下来。”

七七忙乖乖坐好,小手搭在把手上,抿着小嘴眼睛亮晶晶的。

后座,张细凤满脸笑容,心情极好,“咱今天去镇上,给七七买新衣裳。”

卖了地瓜手里有钱了,趁着今天赶集日,带娃儿上街好好玩玩。

七七看看自己身上的盘扣小衫,“婆婆,我有衣裳呢,不用买,我喜欢婆婆给我做的这套。”

“哪有小娃儿不喜欢新衣裳的?镇上卖的衣裳颜色漂亮,还有小花。”

“我觉得婆婆给我做的最好看。”

小小娃儿,性格羞涩绵软,有时候却又执拗得不行。

“这傻丫头。”张细凤嘴上数落,眼角笑褶子却更深了许多。

午时阳光烈得很,像要把人烤化了,却化不掉三人脸上欢快笑容。

=第36章 婆婆有点败家=

萩芦镇逢一四七便是赶集日。

这天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会前来赶集。

镇子路口的单车保管处,挤满了单车。

马路两边地摊摆成长龙,卖甘蔗的、卖包子的、卖凉粉的、摆了架缝纫机帮人改衣制衣的、搭了遮阳棚卖烟的……

琳琅满目,人山人海。

七七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进了集市小脸上的兴奋好奇就没落下来过。

“蛋蛋,好多人呀,好热闹呀!”紧紧跟在张细凤身边,七七边走边感叹。

小蛋人挑挑眉,“确实热闹。”

它不是没见过人多的场合,在它生活的京都,也有接踵摩肩人挤人的场面,但是气氛全然不同。

这里的民生场景,处处透着它不曾见过的市井烟火气。

落后、贫穷、艰苦,却又生气蓬勃。

头顶要烤化人的烈日,也压不住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

因为是赶集日,连大马路都被行人占据了近半,途经来往的班车小巴只能在马路上慢慢挪行,喇叭拼了命的按。

陈建和仗着人高马大,一路护着老小在前开路。

张细凤紧牵着七七小手,边走边叮嘱,“七七,要跟紧婆婆,不能自己乱跑。”

七七点头,“好。”

她知道的,街上人太多了,她要是乱跑,婆婆就找不着她了。

张细凤笑着,牵着七七走上路边牙子,越过摆着缝纫机的小摊往后走,那里是萩芦镇最大的供销社,也是唯一的供销社。

这时候供销社还是国营的,里面卖的东西品质还算可以,进进出出的顾客很多。

供销社很大,长长的玻璃柜台沿着三面墙摆成U形,每面柜台后面都有个售货员。

七七环视柜台,眼睛又看花了。

好多的东西,暖水瓶、搪瓷口盅、洗脸盆、灯泡灯管、针线盒子、扎成一捆捆的布料、散装的糖……在柜台后面的墙上还挂着不同颜色款式的成衣。

“同志,那件碎花小衬衣跟下面的裤子怎么卖?”

“衬衣八块,裤子五块。”

“能便宜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