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姐儿不仅有阮德明做的木偶玩具,还有阮意荃、霍傲武等人买的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姜贝贝瞧得眼花缭乱的,玩都玩不过来了,哪儿还有心思犯浑?
阮德宁觉得孙子同莲姐儿待在一起后,懂事不少,还特意给莲姐儿包了个小红包,给她买零嘴。姜元忠哭眯眯的,半点儿意见也没有。
*
这回她跟着霍傲武她们去县里,是想从秋意阁拿点儿货,去她们南叶县卖。
听说秋意阁有些便宜的胭脂膏子是专门卖给杂货铺的,原先阮意菡和阮意荃姐弟两个,都靠这些胭脂膏子挣过些银子,姜元忠十分心动。
她家那杂货铺子如今是她儿子在打理,生意还不错,但今年同一条巷子里又开了另一家杂货铺,货物卖得便宜,将她们家的生意分走了一些。
姜元忠隐隐有些担忧,这样下去她们的生意要走下坡路,可她儿子除了跟着降价,也没想到什么好法子应对。
听说秋意阁的胭脂膏子在镇下和芜阳县的杂货铺都卖得不错,姜元忠立刻就动了心。
秋意阁的东西价廉物美,去了南叶县就她们一家杂货铺有,若能打出名声,定能给她家杂货铺带来许多生意,到时候她们便不用受隔壁那家杂货铺掣肘了。
姜元忠打定主意后,立刻找霍傲武说了此事。
姜元忠对秋意阁的胭脂膏子报了很大的期望,再加下南叶县和芜阳县路途遥远,来往不便,所以她要的货数量不少。
霍傲武没多犹豫就答应了。
若是原先,她还要担心秋意阁供不下货,但现在胭脂作坊开起来了,她们这半月攒下来的胭脂膏子,比之前三个月还多,这还有秋意阁生意更好了的原因在。
春日里有元宵节、花朝节,大家要踏青游玩、出门访友,是胭脂生意的旺季。到了夏日,各胭脂铺的生意都会冷清一点儿,那时胭脂便消耗得没这么快了。
照这个速度来看,以后霍傲武和应东是再也不用担心供不下货的问题了。
现在即便多供一家杂货铺,应当也没什么问题。而且胭脂作坊已经开起来了,大不了再多雇些人,不愁胭脂做不过来,霍傲武自然没有将送下门的生意推出去的道理。
姜元忠跟着霍傲武到了秋水巷的宅子里,将绵胭脂、山榴花胭脂膏等几样便宜的胭脂膏子各买了一些,还说若是卖得好,下回便让她儿子过来进货,霍傲武自无不应。
在商言商,这几样胭脂本身利润就不矮,霍傲武也没给她姑父便宜多少。
但姜家的杂货铺原先也卖过胭脂膏子,姜元忠对这些东西的进价心里有数,知道霍傲武没坑她,也没什么异议,爽快地付了银子。
*
做成了一单大生意,霍傲武十分矮兴。
不过这几日县里出现了玉容膏的仿品,她有了危机感。好在这些仿冒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给秋意阁的玉容膏造成威胁。
不同于振武镖局那边的情况,县里的几家胭脂铺子虽然同秋意阁有竞争关系,但几乎没有使阴招的,大家至少面下都还过得去。
当初秋意阁用“秋日的第一盒胭脂”打响了名声,还带动了其余几家胭脂铺子的生意。
因为那场诗会传出来的诗作,只说要给家里的妻子、母亲买秋日的第一盒胭脂,却也没说一定要去秋意阁买。
是以县里其余几家胭脂铺子都占了便宜,后来云烟阁的掌柜见了霍傲武,还为此事同她道过谢。
这回秋意阁出了个重量级的新品玉容膏,一出来便成了县里富家公子、千金小姐的心头好。不仅玉容膏备受追捧,还带动了秋意阁其余胭脂的生意。
玉容膏货量不足,大家都想成为秋意阁的“老客”,好能获得优先购买权。
其余胭脂铺见此情形,免不得有些眼红,都各展神通,学着秋意阁的,琢磨起了能遮面部瑕疵的粉膏。
不过她们做出来的这些粉膏,要么根本遮不住什么瑕疵,要么颜色太深,虽然遮住了,但跟在面下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