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成一条光河,串联在夜空中。
他们成群结队来到河流的上游, 将写好名字的红纸放到花灯里,看着花灯晃晃悠悠地飘远,在河面拖出一条绚烂又迤逦的尾羽。
苍穹下斑驳的喧闹,传到这边静谧的林间, 像是隔着重重远山。
宗辞将花灯放到一旁的石头上, 也不起身,而是垂首凝视着被他打散的浮光掠影。
少年骨节分明的手轻轻拂动着水面, 晃碎了一池摇曳映照的灯辉。
寒衣节和灯元节隔得很近, 灯元节在九月廿七, 寒衣节在十月初一,两个节日之间距离不过三天。
对修真界的修士们来说,灯元节祈完福缘, 寒衣节便给先祖烧一件衣物,这后半年的节日就得等到来年开春上元,才有得再聚。
往年里,灯元节是宗辞一定不会错过的节日。
刚开始踏上修道之途时,灯元节时他都跟随师尊清虚子,也不下山,只在陵光大殿旁那条溪涧里放灯。
山下人太多,清虚子不喜吵闹。再者,即便溪涧会经历悬泉飞瀑,湍急弯流,但在灵力的维持下,依旧能稳稳燃烧,沿着河流一直飘到北海去。
宗辞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过灯元节时,因为整日沉迷练剑,并不知道这个修真界专属节日的习俗,更不知道还要放花灯烧红纸,就这么稀里糊涂跟着清虚子走到河边。
七岁的宗辞穿着一身白衣,才刚到师尊腰间那么高,手里抱着把剑,学着大人一样板着脸,像是一个精雕玉琢的娃娃。
清虚子并未多言,也懒得费口舌和他讲解,直接挥挥手将花灯点燃,慢吞吞从袖口摸出两张写了名字的红纸,凑到灯芯旁点燃。
那两张红纸,一张写着“楚辞”,一张写着“凌云”。最后全都化作了清虚子那盏灯下的黑灰。
他们都不是多话的人,放完了花灯,便站着静静看它飘走,顺着瀑布坠到山腰,再无痕迹。
回去时,没见识的小太子忍不住抬头问道“师父,那是什么”
青衣道袍的男人低头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给你放的花灯,来年福缘佑你修行坦途安康。”
清虚子从不放花灯,他修为已臻化境,自然瞧不起这种虚的祈愿方式。但只要是宗辞和他待在主峰的那些年,他每年嘴上不说,却都会记着点上一盏。
明明是他亲手点的灯,却从来不烧自己的红纸,只烧凌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