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婆缓缓放下手里的布拉吉,没答应,语气也很坚决:“这件事情不必再说,我不会答应的,我没生你养你,只是把大家都瞧不起的刺绣传授给了你,我对你没有多大的恩情,也不要你口中的什么养老送终。”

看着赵汀兰还有要开口的意思,李太婆又说:“如果你再说这样的话,那我说要收你为徒的话你就当我没说,老婆子我又自知之明,你给我馒头给我点菜我吃了就吃了, 你说那么重的话,实话告诉你,我自己也不愿意的,你想让别人怎么说我?”

老太太有自己的自尊心,赵汀兰察觉到是自己太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了,也重新认识到了一个道理,那便是并不是自己觉得好的别人也会觉得好。

好,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负担。

“好,我记住了阿婆,以后我不会再说那样的话。”赵汀兰很真诚的道歉:“我不该没有考虑到你的想法就自说自话,以后我会多多询问你的意见的。”

对于赵汀兰的能屈能伸,李太婆的心里也挺有感触的,她刚才刻意把语气放重,为的就是让赵汀兰知道她的态度。

说实在的,李太婆本来也以为这小姑娘会生气,会觉得她不识好人心了。

她越发觉得赵汀兰这小丫头了不起,以后一定能是成大事的人。

赵汀兰不明白为什么李太婆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用这样慈祥的眼神看着自己,她把线拉紧,然后笑着问:“阿婆,那你中午吃什么?反正您就在小伯家里,要不和他一起上我家来吃吧,反正多煮两个人的饭而已,不麻烦。”

怕李太婆拒绝,赵汀兰又特地说:“不过您可别抱太大的希望啊, 我中午也是要休息的,做不了什么好吃的,顶多弄点凉菜煮碗粥喝。”

是刻意不想让李太婆拒绝之言,也是赵汀兰的实话,现在天气热,她中午确实不想大动干戈,吃点儿腌菜和凉拌菜正合适。

她不知道的是自己正好说到了李太婆的心坎里,李太婆的年纪大了牙口不好,粥对她来说吃起来更简单。

李太婆没有拒绝就是答应,赵汀兰心满意足,带着李太婆去了隔壁找欧伯华。

欧伯华和钟师傅还在做活,巧合的是两人也是一老一少的在干活,不过是钟师傅指挥得多,欧伯华则一直在听他的。

尽管欧伯华的中文已经很好了,可钟师傅毕竟年纪在那里,时不时就会蹦出几句文言短句来,听的欧伯华也是一头雾水。

“还真怪好笑的,什么时候见到华人指挥洋人干活了?洋人还不敢吭声呢!”

看到这一幕,李太婆忍俊不禁。

她经历过战争年代,所以本能的反感洋人,现在看着心里还有些爽快,不过只是想到了祖国被欺负的时候。

欧伯华的身世她基本上也是了解的,所以对于这个混血小孩,也有些为他心酸。

赵汀兰也笑了,她朝着里面招招手:

“小伯,上我家吃饭去不?”

第334章

欧伯华平时最期待的事儿就是上 赵汀兰家吃饭,听见赵汀兰在外面喊,他活儿都不想干了。

“做完再去!”钟师傅一瞪,欧伯华就不敢动了。

他只好冲着赵汀兰说:“赵姐姐等我一下,我做完了就出来!”

还和李太婆打了个招呼:“阿婆好,我已经配好钥匙了,等会给你!”

说完,手里的动作更快了,锯木头的锯子都要冒出火星子了似的。

李太婆看着欧伯华认真努力干活的样子,又回想起自己昨天刚到他家的时候他各种带着自己熟悉,笑了笑,“小欧这小伙子还是不错的,人礼貌又踏实。”

说完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的孙辈们,又轻轻叹了口气。

赵汀兰没有去问李太婆叹气的原因,很多事情不仅需要当事人自己去化解,也需要周围的人慢慢把这件事情淡下去。

不要太敏感,别人一有什么不开心就着去安慰很有可能只会催化这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