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收纳其女其妹,复而便有因可升其父其兄。但皆很是小心,不给高位,不给重职。想来,都是只用在探密监管。而决策,最终是要他来做主。
怪不得他要想法设法从外臣那里拿钱,要想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内务再丰,他也不愿意让人从此而找寻蛛丝。想来这些年,一直闲赋,却有高爵在身的东临,北海二王,也为他暗自出了不少的力。
依此循来,那阮丹青的暴毙,肯定跟云曦有莫大的关系。擒贼先擒王,与其拿出罪证强行治阮丹青。不如让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暴死,从而乱其根族。再将其他亲党一一因罪论处。而这样做,同时也让太后彻底乱了阵脚。太后是见过大风大浪的,纵是亲父横死,也必能压制得住情感,冷静处事。但因阮丹青是阮氏首脑,这里面不仅仅牵涉亲情,更多的是对整个集团的冲击。如此措手不及,必然会乱阵角脚。皇上为了让她乱上加乱,根本不给她喘息的时间。强议废除中宫之事,内外夹攻!
宠贵妃,废皇后,将太后提拔的人的或是拉拢,或是除尽,让太后的纷乱盲目渐渐提升到顶点。就像熬鹰一样,一点点的击溃她的心理防线。等于让她自后宫归隐,再不能为其族添任何羽翼。而皇上答应他,母凭子贵,无子不入中宫。更是等于推她最后一把,让她垂死挣扎,最终步入深渊!当然,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不能有半点犹豫心软的一步!
现在有孕在身的,一个是宁华夫人,阮氏一系在后宫中的最后余存。一个是昭华夫人林雪清,新生的外戚一族。贵妃虽然得宠,但一直无出,况且家世难提,所以暂时不足为患。
虽然宁华有孕在先,但谁知是男是女?若是昭华一举得男,而宁华只产公主,林家便一飞冲天。其女在内为后,其父兄在朝当权。所以唯一的机会,就是趁皇上围猎之时,除掉那个尚在腹中的孩子。而皇上早已经步查先机,以子为祭。推着她,让她不觉之间,非走这条路不可,从而让太后再无翻身可能!
换言之,皇上也根本不希望昭华夫人产子,他根本不想让林孝借女嚣张。同样的,他也不希望宁华夫人借子上位。所以,这是他一石二鸟之计。选在他出围之前杀了阮丹青,就是让阮氏乱。在他出围之中上弹劾之奏,就是让他们乱上加乱。废后之前大力提拔贵妃,加仪加宠,就是要太后不得不出手。毕竟,谋害龙裔是最蠢的女人才会做的事。没必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赌一个未知是男是女的孩子。太后不蠢,但是人都会乱。大乱之后,就会丧失理智。
绯心知道,太后一定不会来找她做这件事了。以往或者会,但现在绝对不会。在太后的眼里,她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言听计从,以太后马首是瞻的绯心了。
其实想通这些之后,绯心突然感激皇上。若不是他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或者她很难从中自保。太后肯定会把罪名扣在她的头上。但现在不会了,因凡事总有个动机。而现在的绯心,完全没有动机。除非太后够狠,在除了昭华夫人腹中的胎儿之后,再把宁华夫人的肚子也搞下去。这样的话,绯心的动机就明显了。但她明白,太后绝不会。
而她这些天也打听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林孝有个弟弟是为皇家采玉的,怪不得送她的玉如此精良,根本不输大内。她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皇上偏管他要钱。他领皇家的钱办事,个中也收敛了不少。皇上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现在管他张口,他只敢给多,不敢给少。况且到时张口的,不是皇上,而是在宫中保他林家富贵根苗的贵妃!
所以这些天,绯心对内务之事基本上也是不闻不问。送到她面前了,她扫一眼,没有不应的。她依旧日日给太后请安,但都不咸不淡,说一些无关大雅之事。她现在也是小卒子一名,过了河,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场大乱之后,皇权必终会集中于皇族之中,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一个就是大司马死因,朝中一品大员,怎能如此不明不白,估计这他早就安排好了。还有就是,逐步将朝臣更新换代。要挖这棵大树,又不希望它倒下来砸到人,当然更需要小心谨慎。
不过这些事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