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征明没有落井下石,开了个两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捡漏了这个楼盘。

又因为沪东虽然在搞开发,但这边真正发展起来还有几年,他们不像前开发商资金雄厚,盖好房子可以等上三五年,需要尽快回拢资金。

接手楼盘后,他们再三考虑,决定放弃高端路线。但他们接手的这小区在开发中心区域,地皮成本在这里,也不适合走低端路线,所以最终定位中端偏上。

可这时候每平两千多都能在沪西买房,他们定价每平两千二,其实有点高,所以房子开始销售后,卖得并不好。

杨征明也在报纸上打过广告,但说实话,现在的房产开发商,谁不在报纸上打广告?

别人要么地段好,要么价格便宜,什么都靠不上的也是干了几年的开发商,在沪市甚至全国都有名气,他们拿什么跟人比?

房子已经盖好,地段早就定了,现在想改也没用。价格虽然可以往下降,但直接降等于告诉别人他们的房子没有人买,可能弄巧成拙。

所以最好是从名气上下功夫,那怎么提高名气呢?

当时认购证热度正高,杨征明自然而然地将两者联系起来,想到了用认购证抵扣首付款的主意。

将单份认购证的抵扣额度定位五千,则是考虑到很多人都说去年的认购证,单份获利在五千左右,噱头够足。

而且五千说少不算少,不会被被人诟病小气做戏。说多又不算多,大多数人都只有两三份认购证,以五十平的房子为例,约等于每平降价两三百。

投入当然不小,但噱头足了,讨论度就起来了。

而有了讨论度,就会有知名度,有了知名度,来买房的就不会只有卖给他们认购证的这些人。

人都是从众的,来咨询买房的人一多,他们的这个楼盘就会慢慢热起来。

楼盘热了,房价自然能涨起来,每平两千二,并不是他们这个小区的最高限价,他们还有几百的涨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