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人走茶凉,但高老爷子在位这么多年,总有些故旧。高家出事,周海兵却能高升,说不定就有这个原因。
高海兵要和他“修复”父子关系,他和现任妻子生的女儿利益必然受损,如果高家女儿性格强硬,肯定不会答应。
而他不想和高海兵上演父慈子孝,说不定他们能联手,让那人不得不打消这念头。
可他朋友却说对方是个没什么脾气的人。
虽然都说为母则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万一对方做不到,他贸然找对方联手,说不定会打草惊蛇。
不过这通电话,并非完全没有收获。
如果周家还在,就算他揪住周海兵的把柄,也会很难把他搞下去。但现在高家人都自顾不暇,自然不可能为周海兵这个外姓人费神。
至于之前在周海兵升迁上搭把手的人会不会再次出手,杨征明并不担心,一是人情越用越薄;二是这世界上愿意锦上添花的不少,可愿意雪中送炭的并不多。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周海兵有没有把柄。
周海兵有把柄吗?
有的。
他在下乡期间,和杨征明母亲有过一段事实婚姻。
虽然从九四年二月以后,国内不再承认事实婚姻,但条例颁布以前发生的事实婚姻,按照以前的条例处理。
而周海兵在认识现任妻子时,虽然和杨征明母亲分居两地,但那是因为他考上大学,而杨征明母亲没有考上。
当时政策原因,她就算回城,也只能回沪市,而无法去首都,所以两人不得不分别,但并没有正式分开。
周海兵和现任妻子结婚时,倒是和杨征明母亲说好彻底分开,并给了一笔赔偿,但可能是他担心被高家人知道他有过一段婚姻,所以两人只是口头约定,并没有办手续。
而想结束事实婚姻,也是需要办理正式手续的。
所以严格来说,周海兵其实是在和杨征明母亲婚姻存续期间,和现任妻子结的婚,即他犯了重婚罪。
但这种罪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民不举官不究,毕竟想要证明事实婚姻的存在,是需要拿出证据的。
而这种证据,除了当事人,其他人恐怕很难拿出来。
周海兵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人很聪明。
下乡期间他和绝大多数知青一样没怎么看过书,恢复高考的通知下达时,离高考也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他翻翻书,就考出了几近满分的成绩,被首都大学录取。
而和他一起备考的知青,考上中专的都寥寥无几,而就算考上中专,去的也不是首都这种大城市。
等周海兵上大学,杨征明母亲也带着他回到沪市,他们一家就和当初插队时认识的人断了联络。
周海兵会钻营,大学期间搭上了高家女儿,毕业又分配到了好单位。
就算当初一起下乡的知青碰到他,估计也会因为怕得罪他,而对他的过去保持沉默。
何况时过境迁,他们早和人断了联系,根本拿不准周海兵和杨征明母亲后来有没有办理离婚手续。
下乡知青不知道,沪市这边的人也不会知道。
这世上知道内情的,只有周海兵和杨征明母子,就连杨家其他人都不是很清楚。
所以就算周海兵的政敌偶然知道了他的过去,并想拿这件事攻讦他,估计也找不到证人。
因为杨征明母亲早已再婚出国,而杨征明在那些人看来,当时只是个孩子,对情况可能不是很清楚。
至于周海兵自己,当然更不可能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言论。
没有证人和证据,周海兵便安然升到如今的位置。
如果周海兵调到沪市后,和杨征明井水不犯河水,他肯定不会说出往事。但周海兵步步紧逼,他想保住事业,只能将这段往事作为后手。
但平心而论,杨征明并不想让人知道他有这样一个父亲。
所以打听周海兵到沪市后,树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