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两语,把交易所门口发生的事给说了,然后一脸正气道,“当时我就想,这不行啊,认购证价格明明涨起来了,她还跟街坊邻居说认购证价格跌了,这不是骗人吗?我可不能助纣为虐!”
要是不知道的,听到他这番话还以为他是个多正直的人,但两人是发小,明哥哪能看不出他心里打的算盘,皱眉说道:“说人话。”
青年也知道明哥清楚他的尿性,装不过两秒就嘿笑出声:“明哥你应该也知道,那老太太仗着自己手里认购证多,每次喊价都比市价要高几块。”
说到这,青年不得不感叹一声形势变幻莫测。
过年前认购证还是买方市场呢,他们这些收认购证的在交易时总能把价格往下再压一点。但过完年认购证就成卖方市场了,价格多少全他们卖认购证的说了算。
偏偏他还不敢不买,这几天认购证价格涨得飞快,今天不买明天再问就能涨几块。
就这样还僧多肉少,每次一个揣着认购证的人走进自由市场范围,都能有七八上十个人围上去问价。
于是像李菊萍这样能源源不断出售认购证的,就成了自由市场里的香饽饽。
刚开始李菊萍还算好忽悠,但出入自由市场几天后她就学精了,开出的认购证价格总是比市价高几块。
所以自由市场的那些人,一直都想搞清楚李菊萍手里那些认购证都是从哪收来的,方便后面釜底抽薪踢掉她,直接和买家接触。
但李菊萍在这方面警惕性很高,每次离开自由市场都会转几次车,今天以前没人知道她到底是哪个单位的,又是从哪收到的认购证。
青年,也就是王浩,他正是自由市场里想踢掉李菊萍这个中间商的“那些人”之一。
但和其他人一样,他跟踪李菊萍好几次,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跟踪,他还让明哥帮忙打听过。
在收认购证这件事上,他们两人分工不太一样,他的主要活动范围是交易所附近,目标是像李菊萍这样主动来卖认购证的人。
明哥则主要去各国营单位门口打听情况,他住的这条弄堂里有不少国营厂职工,所以第一时间听说了有国营厂用认购证抵工资或奖金的消息。
认购证销量见报后,他就开始在这些单位附近收认购证,刚开始收的不多,过完年后才开始大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