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渐渐开始怀疑,那个U盘里的视频或许并不是夏娴无意中混进去的,但如果真的是夏娴有意为之,那就说明从头到尾,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夏娴早就猜到的。这般一琢磨,李冉便开始心虚得脊背发凉,生怕自己做事不干净留下什么破绽把柄,弄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局。

思来想去,李冉决定早日拿着这笔钱转学出国。她加了一些transfer的QQ群,得知虽然她的GPA和语言成绩都高于官网的最低要求,但离真的拿到offer还差了十八条街。她自曝了background咨询后,甚至有群友推荐她转悉尼大学,说转学要求比美国高校低多了,反正回国HR也只会看什么QS排名,继而引发了整个群的排队嘲笑“老哥你都给人整得飞越太平洋了”“悉尼大学比财大好啊,赢”“赢麻了”……

这些阴阳怪气成了压垮李冉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在赵景辉的建议下再次预约了心理咨询,咨询师建议她写作抒发情绪进行心理疗愈。李冉不知道写什么,脑子里夏娴的笔名挥之不去,鬼使神差地,她也去删删文学城注册了一个笔名――秋葵。本是一个自暴自弃式的无心之举,李冉却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完成了从签约到爆红的整个流程。

第0204章 203

李冉从小到大都是极为普通的女生,除了长得比较漂亮之外也没什么其他长处,而对外表的自信也在初恋失败后彻底被打击摧毁,因此她这辈子获得的最大的认可就是网友随手评论的“神仙太太”“神仙文笔”“呜呜呜太好看了”“校园文的天花板”“yyds”。

夏娴通常很少关心网友的评价,因为她很难想象自己被一群高中语文都学不明白的人judge自己的作品,哪怕她自己也不觉得写得多好。实际上,夏娴最感兴趣的一种评论是看完后讲“夏娴的小说不带脑子看挺好看的”这类人,这话背后展现出的人性令她感到很有趣,一方面他们似乎有某种“智商虚荣心”,认为言情大都得强调一句“不带脑子”才能显得自己不蠢,同时为自己的“误读”找寻借口,而实际上这类人带上脑子读反倒可能曲解得更多,当然,这类读者还属于稍微有点自知之明的,至于对自己的智力水平过度自负妄图用不及格的理解能力进行批判的群体,夏娴往往会发现她们转头把杨岚吐槽过的脑残小说吹上天,每每看到这些评论夏娴都会心一笑,继而产生“观察人类”的兴致,但李冉不同,她从来没有在其他任何事上获得过这么多毫不吝惜的夸奖、赞美和喜爱,这让她受宠若惊,像打了鸡血一样埋头狂写。

“秋葵”很快成了一匹黑马,自然也引起了夏娴的注意。夏娴自创的“伪科学”理论有很多,其中就有她早期打入网文市场时对作者群体做出的“画像”――她粗略将自己阅读过的网文作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勤奋但低智商的作者,这类人时间久了通常也能积累一定的读者群体,但每部作品并无本质进步,顶多在词汇量上下下功夫,天花板一眼看到顶,写一辈子也只能是厕所读物制造机;一类是高智商但缺共情能力的作者,这类人通常具有高超的技巧操控读者的视角和情绪,讲故事结构漂亮,哪怕再离谱的设定他都能令读者“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后一切都逻辑严谨”,但夏娴作为读者能看得出作者本身就是局外人,虽然靠脑子什么都能写,但通常写悬疑推理尚可,写言情就差那么点意思;还有一类就是情感极其丰富的共情流,这类作者哪怕故事都讲不利索,哪怕错别字一大堆,哪怕没什么见识,仅靠细节就能大杀四方,写悲后劲儿大,写甜是真的甜,写虐能让人揪心,写欢脱能令人捧腹。夏娴认定这个“秋葵”就是第三类,而这第三类是写言情的天选之子。

李冉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不同寻常的“天赋”,每天躲在治愈系小甜文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日更一万字,几乎完全告别了抑郁的痛苦,而最令她震惊的是,她的数据居然很快超过了夏娴的处女作,这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人生的成就感和把夏娴踩在脚下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