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娘子就顺手从厅里桌上拿了一本装订精美的册子,双手递过去叫他们瞧:“这就是护家符。”

大公主没听说过这东西,实在是很好奇。

阮仁燧倒是知道这东西,但不同籍贯人家的那一份都是不一样的,是以此时此刻,也不禁很新鲜地探头去看。

小时女官在旁边跟他们解释:“神都城里的官宦和百姓来自天南海北,每个人的舌头都有着不同的偏好,时间久了,菜肴和口味当然也有了偏向。”

她跟两个孩子示意:“譬如说曾娘子来自岳州,进京第一件事就是往颍川侯府去拜会同族的长辈,紧接着又得去同为岳州籍贯的亲朋故交府上走动。”

“岳州的故交们就会分别赠给曾娘子一份护家符,上边记载着哪个坊里有家特别好的酒楼是岳州人开的,亦或者是哪里有位厨娘,家乡菜肴烹制得极为地道。”

“哪家店铺卖的是老家的物产,逢年过节会做什么家乡风味的东西……”

“人离乡贱,身在外地,总会想家的,所以这份册子,就叫做护家符。”

大公主听得似懂非懂,又有点遗憾:“我怎么就没有护家符?”

小时女官:“……”

曾娘子:“……”

小时女官不无歆羡地叹了口气,说:“您用不上。”

阮仁燧哈哈一笑,特别懂地跟他大姐姐说:“整个天下都是我们家的,我们能有什么乡愁!”

小时女官:“……”

曾娘子:“……”

阮仁燧又很好奇地问曾娘子:“护家符上的名厨,很贵吗?”

曾娘子叫他戳中了心事,由衷地“嗐”了一声,看丈夫一眼,说:“拔尖儿的名厨就是这样的呀,请永娘来忙活一天,顶崇古一个月的国子学补贴!”

杜崇古:“……”

阮仁燧在旁问了句:“永娘,就是那位名厨的名字吗?”

“是呀,”曾娘子想起来一个挺有意思的地方:“说起来,她跟贤妃娘娘还是本家呢!”

都姓刘。

又抽了预先定好的菜单给他们瞧。

大公主一眼就瞄到了一个很好玩的菜名儿:“黄鸭叫!”

她说:“是带一只会叫的鸭子上来吗?!”

小时女官和曾娘子都乐了:“到时候您就知道啦!”

曾娘子又叫人去瞧瞧,看厨房那边儿准备得怎么样了,斟酌着时候做面,不然坨了,怕不好吃。

侍女应声而去。

前头的小厨房里,刘永娘还有点郁卒:“不许放辣椒,干什么找我来做饭……”

她实在是很遗憾。

一边预备着炸黄雀肉,一边说:“没了辣椒,我起码废掉了八成的功力!”

侍女抄着手站在一边儿,听得“哎呀”一声:“来的是两个毛毛嘛,他们吃不惯太辣的!”

……

颍川侯府的世孙将来是要承继爵位的,他娶正妻,依律要报到太常寺去。

又因为成婚之后世孙夫人会得到外命妇的诰命,是以太常寺那边还会通过内庭女官,禀奏到朱皇后处去。

嘉贞娘子接到相应的文书之后,就往凤仪宫去走了一趟,同朱皇后说起这事儿来。

“裴相公做的媒人,央了周相公的关系,最后定下了德庆侯府的周小娘子。”

这话说完,嘉贞娘子自己都笑了一下:“说是周小娘子,可论齿序,该称呼一声‘周大娘子’的她是世子夫妇的长女。”

曾世孙已经亡故的母亲是英国公裴东亭的妹妹。

裴东亭如今为门下省侍中,时人还是更喜欢称呼一声裴相公,而不是英国公。

周相公指的则是中书令周文成。

他出身德庆侯府分支。

朱皇后知道世孙同英国公府的关系,此时听闻,不免由衷地叹了口气:“英国公府为这个外孙,也算是尽心竭力了。”

“是呢,”嘉贞娘子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