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此时此刻,阮仁燧就见侯永年三个字后边,标注着“三岁”的字样。

他还听见有人在议论呢:“三岁的孩子,能拿六十二分,已经很厉害了!”

阮仁燧呵呵一笑,倒是专门看了一眼倒数第一是谁。

曹奇武,三十二分。

名字后边没标注岁数,应该是满五岁了。

张榜还在继续,以每张榜纸二十个名字的进度在慢慢推进。

每张贴一次,都会引起一阵激烈的讨论声。

有人喜,有人忧。

只剩下最后一张了。

大公主和汪明娘的名字一直都没被公布,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汪太太饶是精明强干,小时女官饶是沉稳端方,这会儿也都有点激动,各自领着一个孩子,期待不已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张榜人慢条斯理地将那张金底纸张贴了出来,日光照耀过去,晃得人眼前发花。

小时女官读力惊人,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大公主的名字。

元宝珠,第六名,二百四十一分。

汪明娘,第八名,二百三十八分。

三分,差着两个名次。

汪太太回过神来,笑着开始与小时女官互道恭喜。

其余人闻声,知道这两人带着的孩子名列前茅,不免或真心或假意地褒赞几句。

这两人也都照单全收了。

大公主与汪明娘俱是松一口气,而后又不约而同地去看排在她们前边的人都是谁,又分别考取了多少分。

二百四十五,二百四十九,二百五十一,二百五十一……

没有第三名,倒是有两个第二名。

排名越是向前,分数就咬得越紧。

最后她们看到了第一名。

宋琢玉,二百八十分。

高出第二名整整二十九分!

两个小姑娘同时屏住了呼吸。

小时女官也有些讶异。

二百八十分这说明位居榜首的宋琢玉起码做对了一道附加题!

底下学生和家长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宋琢玉是谁,几岁了?”

“她把哪道附加题做出来了?”

“她家里人平时都是怎么教孩子的,给报了什么补习班?”

阮仁燧瞧着那个名字,心想:好像有点熟悉啊,在哪儿听过似的。

汪太太从愕然当中回过神来,神色有些感慨:“宋琢玉拿了榜首啊……”

几个人听她如此言说,不禁齐齐看了过去。

汪明娘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问了出来:“阿娘,宋琢玉是谁?!”

大公主在旁边赶紧竖起了小耳朵!

汪太太摸了摸女儿的头,也没卖关子:“宋琢玉的娘,就是宋巧手你还记不记得她?先前你祖母过寿,她去帮着梳过头……”

阮仁燧实在吃了一惊!

原来龙川书院的入学头名,至少做对了一道附加题的女孩子,竟然是曾经蒙冤入狱的宋巧手的女儿?!

他心想:难怪宋巧手一定不肯依附于郑夫人,天资这样出众的女儿,怎么忍心让她跟随自己寄人篱下,埋没天赋?

转念又觉得自己这么想怪不好的。

就算宋巧手的女儿跟自己一样笨笨的,人家也一样可以出于爱护女儿的慈爱,不去郑家做事啊!

汪太太四下里瞧了瞧,低声跟他们说:“看,那边儿树底下的那个小娘子,就是宋琢玉!”

阮仁燧扭头去瞧,就见树下站着个熟人曾经给他喝大公主做过菜的刘永娘。

那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娘子,应该就是宋琢玉,她旁边那妇人容貌与她有些相似,应该是她的母亲宋巧手。

周围人知道这小娘子得了头名,纷纷上前去道喜,捎带着打听:有没有什么秘籍?

龙川书院张贴了前三名的卷子,所有人排着队过去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