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德妃:“你弟弟是打算去十六卫?”

“是,”德妃起身回话,如实道:“他在骑射上更有天赋。”

太后娘娘有些赞善地看了她一眼。

也是出于这点赞赏,她多说了几句话:“即便不走文官路径,也不要让他荒废了学业,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仕途,而在于明心知礼。”

德妃深以为然,很诚恳地将自己先前所思所想讲了。

当着众人的面,她也不在乎自揭其短:“阿耶故去之后,家中子弟无人督促约束,又因为宫内有妾身和皇长子在,一时纵意,长此以往,即便不招惹灾祸,也会迅速没落的……”

大公主一脸崇拜地看着她。

朱皇后脸上也含着几分欣赏的笑意。

太后娘娘点点头,同后妃们道:“德妃这话说得很是,不只是她,你们也该记在心里,让母家子弟引以为戒。”

众人齐齐起身,行礼道:“是。”

太后娘娘摆摆手:“坐吧。”

贤妃一边坐下去,一边偷眼去瞧女儿脸上的表情。

她实在是有点担心,怕这个冤种忽然间说句什么。

看一眼。

再看一眼。

最后把大公主看得生气起来,恨铁不成钢道:“阿娘,你总看我干什么?我脸上又没有字!”

贤妃:“……”

贤妃反倒是放心了。

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她心放得太早了。

太后娘娘跟她们说了会儿话,便起身预备着回千秋宫,众人起身恭送。

与此同时,大公主快步追了过去:“皇祖母!”

她急急忙忙地说:“我有件事情想跟您商量!”

贤妃看得心头一紧,倒是还沉得住气,没有阻拦。

事态未明之前,太后娘娘也不生气,叫大公主到自己面前来:“什么事儿?”

大公主就说:“之前我在宫外,撞见承恩公让人去诬陷董二娘子小金榜试头名的成绩是走后门得来的,阿耶生气了,要罚他,只是被我拦住了……”

她皱着小小的眉头:“承恩公府是您和阿娘的母家,也是我的外家,只是……那边儿都是些什么人呀,出去说给外人听,我都觉得丢脸!”

“皇祖母,我之前私下还跟阿娘说呢,德娘娘看书之后,才变得这么厉害的呀,大禹治水,也说是堵不如疏。”

她有点忐忑,唯恐会被拒绝:“我想跟您讨个许可,借着承恩公牵涉到小金榜试的罪责,把承恩公府的人拘起来读书,读不出个结果来,就不放他们出去了!”

太后娘娘少见地笑了一笑。

她没有说“好”,但是也没有说“不好”。

太后娘娘只是伸手摸了摸她的头,说:“仁佑,我想听见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念头,而是一个可行的计划,你应该在确定整件事情的流程之后,再来找我。”

大公主听得精神一振。

她知道,这其实就是应允了的意思:“皇祖母,我马上就去办!”

……

一日之间,午后是最热的时候。

太后娘娘离开之后,其余人也没有在这儿久坐,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换成平常时候,德妃才刚用了午膳,估计还会领着儿子散步消食,但是现下这个时节……

赶紧回去猫着吧!

太热了!

易女官叫人煮了绿豆百合汤分给底下的内侍和宫人们消暑,又叫把刚煮出来的金银花雪梨水晾着。

才刚忙完,就见自家娘娘和小殿下像两只被烧到了尾巴的小动物一样,迫不及待地溜到冰瓮前,把脸颊贴过去了。

那母子俩脸颊红扑扑的,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好凉快啊!”

易女官板着脸过去把德妃从冰瓮前拉走了:“娘娘,别靠得那么近,对身子不好。”

德妃正行月事呢。

德妃悻悻地耷拉着脸,再一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