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女官叫人拿了两个竹编的托盘来,用铁夹子夹着把烤红薯搁上,让在那儿给凉一凉,先吃跟红薯一起烤的芋头。

蘸糖吃。

姐弟俩一人一个。

大公主有点讶异:“只有一个!”

小时女官听得笑了:“待会儿还有红薯要吃呢,时辰又晚了,肚子里吃得太多,睡觉的时候会难受的。”

阮仁燧还是头一次吃烤芋头,也觉得新奇:“从前没这样吃过!”

小时女官莞尔道:“不是什么能登大雅之堂的吃法,不过私底下试一试,还是很有意思的。”

她叫人拿了碟子来,另外备了红糖、白糖,还有些蜂蜜,预备着叫两个孩子用来蘸芋头。

同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菜,荔浦县的芋头有名,那儿的人也格外会吃芋头,我也是看荔浦县出身的朋友这么吃,才有样学样的。”

大公主不无好奇地“咦?”了一声。

阮仁燧也听得很有意思。

小时女官见他们俩感兴趣,便就着夜色,娓娓道来:“神都富贵,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然而单论细与精,还是作物原产地的人更擅长一些。”

“简州的横县盛产茉莉,每到收获时节,连风都是香的,那儿的人就会以茉莉花入菜调茶,亦或者用来做点心,馈赠亲朋。”

“应州的紫皮蒜有名,那边做的腌蒜就格外爽脆可口,那儿的油糕也好吃,做油糕的黄米同样闻名天下……”

她看起来温吞,人也年少,然而毕竟是以朝天女身份入宫的,读书涉猎之广,远非两个孩子能比,说起当今天下各处的作物和成产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大公主大睁着眼睛听她说完,也有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阮仁燧听得心里边痒痒的,脑子再一转,忽的想起来:“教我读书的杜太太,好像就是应州人!”

小时女官哈哈笑了两声:“是啊,那边人爱吃面食,听说杜太太家做的焖面好吃!”

阮仁燧心思浮动起来,眉毛一抖,诚挚又热切地跟她商量:“小时娘子,我们去杜太太家吃面吧!”

小时女官的笑声戛然而止。

小时女官:“啊???”

小时女官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迟疑着说:“……不请自去,不好吧?”

阮仁燧镇定自若:“哈哈,我的想法是比较冒失,但是厚厚的脸皮又弥补了这一部分……”

小时女官:“……”

……

皇嗣出宫是大事,小时女官自己拿不了主意,看大公主和皇长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也是无奈,只得叫他们暂且等待片刻,自己去请示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听说之后也有些诧异,倒是没有拒绝叫他们出宫,只是说:“早就过了晚膳的时间,现在过去,倒要叫杜家人仰马翻。且杜崇古毕竟是皇子的老师,做学生的事先没有投递拜帖,就冒昧登门,未免有失敬重。”

她说:“虽说是个没有官职在身的年轻人,但也不该轻看他。”

小时女官侍立在旁,闻弦音而知雅意:“那我带两位殿下往夜市上去逛逛瞧瞧,看个新鲜景儿,也就是了。”

太后娘娘微微颔首:“叫人跟着,凡事小心些,也仔细着宫门落钥的时辰。”

小时女官恭敬地应了。

阮仁燧倒是没想到,这事儿真的能被通过,听小时女官说了太后娘娘的意思,不由得讶异住了。

再一扭头,旁边大公主已经兴奋得脸都红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对于熟悉的地方不感兴趣,但要是有机会去个没去过的地方,倒有种往异世界去探险的新奇感。

小时女官叫保母给他们姐弟俩换了衣裳,剪了一点碎银子揣着,一起乘坐马车,经由承天门,再过朱雀大街,顺顺当当地出宫了。

神都城的夜晚,是喧嚣而热闹的,尤其是主吃喝的一条街,更是烟火气十足,相隔很远,就能闻到香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