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放心的那一刻,尤其是这特殊的年份里,每个人都在盼着快点收粮,又担心收谷时下雨,雨兰镇的晒谷坝赶在水稻翻黄前建成了。
十村八店的人都过来看这个场地,一下子晒谷坝站满了人。
等到水稻黄登了,这个坝子也能用起来了,大家东看看西摸摸,李振花又给大家演示了一下如何打开坝子的棚子。
在众人的目光中,那上面的棚子移动了起来,很快就遮住了天空留下了一片阴凉。
“怎么设计出来的?”
“不愧是读书人,想法就是多,真了不起!”
这个棚子是李振花和几个青年同志熬夜设计出来的,棚子的架子采用的活扣,为了方便,整个晒谷坝分成了十等分,每一分是独立的棚子,一旦下雨,可以直接把棚子搭上去,晴天就拆掉棚子,如此一来,有偏东雨,临时雨,都可以避免过去了。
下面的水泥场地四周都有沟渠,就算是大雨也能抵抗。
众人看得连连拍手叫好。
胡寡妇这天反而没去晒谷坝,她之前几乎是天天看着,今天趁着大家都有空,她抽时间来打理自己家的一亩长田。
土地改革的时候,胡寡妇其实非常害怕,她怕家里没有男人,只有她和女儿,分不到地,还有那种看笑话的人让她嫁人,就能分到地了。
她女儿当时在家,只是说,别急,会有结果。
最后的结果却是她和女儿都分到了地,两个人一亩长田,两块地。
长田种了水稻,两块地一块种红薯,一块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