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2 / 3)

,瞅着太后的牌来喂张。

“吃下了,”静慈仙师吃了太后的牌,笑着说,“老娘娘可要留心了,我这就要满了呢。”

“哦?”太后不由一惊,掠了牌面一眼,方才反应过来,她又瞅了瞅桌面,见桌面上叶子散乱,毫无脉络,不禁一阵心烦,也顾不得算牌出牌了,随手撒下,“罢了,无心打,横竖也是要输,你们把彩头分了去吧。”

这两人如何会在意一点彩头?贤太妃笑了笑,起身辞去了,“说定了要陪张妹妹一道抄经的。”

静慈仙师也要告退――过去这十几天里,太后并不大要人陪,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别室静思,就算静慈仙师已经把症结看得清清楚楚,但是老人家不开口,她也绝不能贸然行事。

“你留下来陪我说说话吧……”太后掀了掀眉毛,却又把她给留下了。静慈仙师只好坐回桌前,一边收拾叶子牌,一边等着太后的下文。

“内 安乐堂的事,不能再耽搁了。”太后一开口,说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起码是出乎静慈仙师的意料。她吃惊地抬了抬眉毛,却没说话,只是静听着老人家的下 文。“我这几日一直就在想,以前不准内侍学医,一个是不识字,没法学医,二是高皇帝时,宫人内侍,绝不准结为对食,平时无事,连多说一句话都是不行的―― 但这两点,在今日都不是问题了,不如就立起规矩来,在内书堂里增开一科医药,出师后在内安乐堂坐堂,日后宫人有患,都去那里就诊,你看如何?”

静慈仙师细细思忖一番,也觉妥当,她点头道,“老娘娘英明仁慈,我也觉得如此甚好。”

最好的一点,自然是脱离了徐贵妃设立的框架,不必采用她提出的对策,老娘娘面上的笑意才是微微一展,静慈仙师又道,“只是我不经世事,也不知这学医从学徒到出师,大约要经过几年?”

“正常是十余年,”太后自然是早想过这点了。“但咱们哪里等得及?顶多两年罢,咱们自己再对付两年,这两年间让他们加紧学去,内安乐堂里有了医官,也就不至于无法交代了,至于日后的事,可以再行从容措置。”

这 番话说得很浅近,因为意图本身是根本无法以语言修饰遮掩的――内安乐堂里有医官,可以象征性治疗,就要比现在完全只能靠天的情况改善得多了,至于治愈率如 何,这就用不着追求了。民间庸医也比比皆是,在这一点上,只能诛心不能诛行。而这宫里,又有谁敢指责太后的居心?起码内安乐堂,以后就不会是太后的话柄 了。

静慈仙师完全理解太后的思路,虽然在她看来,宫里本也没有人在特别责怪太后昔日对内安乐堂的怠慢,不过,这个改变的确足以稍微平复宫里有些波动的人心,她点头赞同,“此策大为稳妥,可以一行。”

见太后似乎没有别话了,她顿了顿,终是忍住了没有再问什么――这小小的冒犯,未必会得罪太后,对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但却很有可能勾起老人家的怒火,让她对永安宫的憎恨,更火热几分。

可她的欲言又止,又如何能瞒得过太后?她唇边终于不禁泄漏了一丝苦笑,尽显老人心情。

却没有一句多的话,只是挥手让静慈仙师退下,让室内重又回复了无边的寂静。

乔氏还算是好的,在一片寂静中,她心不在焉地思忖道,从胡氏的表现来看,她的确是没有泄漏只言片语。除了自己和大郎以外,那番对话,未曾有第四个人知道。

这个认知,多少抚平了她的情绪,却无法掩盖太后心底那深深的难堪,即使所有人都不知道,她也无法瞒得过自己。

“奉皇太后慈谕,吾何曾有过慈谕?”当日收到消息以后,激愤之下,她直接就派了乔姑姑去兴师问罪――毕竟在这之前,就算是要废后,皇帝起码也是先和她商量,而不是在明知两人有激烈龃龉的情况下,还这样往他亲妈的脸上摔巴掌。

“午门之前,我亦不曾收过娘的半点讯息。”皇帝的回应也是前所未有的简单直接。“贵妃行事如有不妥,娘只同我说,如何有不责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