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1 / 3)

虽然没有说穿真相的结果,很可能是大臣武力逼宫,太皇太后被软禁起来,三杨成为权臣监国,栓儿登基太后摄政,国家陷入新一轮的动荡――未必会比现在的局势更好。然而。毕竟是出了力,又哪能感受不到这天下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只能是见步行步了。”她惆怅地说,“如今天下承平,栓儿又是个厚道、努力的孩子――亦不能说是不聪明,内阁里也都是贤臣,其实,也许未必一定要是天纵奇才,才有资格坐上皇位吧。”

两人对视一眼,虽然没有言语,但却又是同时有会于心:他们都知道,对方现在,是想起了那天纵之才、雄姿英发、文武双全的章皇帝。

#柳知恩的来访,并未在宫中掀起什么波澜。除了给徐循添上了一点心事以外,他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行动,还是如常回去做他的厂公。虽然经常进仁寿宫请安,但基本和清安宫,又断绝了通信,回到了他晋升之前的状态中。

倒是徐循,她本来宁静如死水的生活,因为柳知恩的出现,也有了一点变化,不再是‘蓬莱宫中日月长’,她又开始回到人间,开始关心干清宫的消息了。

毕 竟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栓儿的大伴,王振在宫里,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要打听到他的一些事情,并不算很难。徐循听到的也都不是什么负面的消息,王振这人,谨 慎小心、热心和蔼,和同僚的关系都处得不错,在太皇太后、太后乃至是文臣跟前,都十分谦卑小心,听说其和内阁三位先生的关系,也相当不错。

这样一个人,仿佛就和任何一个贤能的宦官一样,是值得褒奖、重用的,至于柳知恩担心的事情,现在还没有一点影子出现――但徐循却并未因此就动摇了对王振的怀疑,柳知恩为人如何,她很清楚,这种信任,一样是只能意会,纯粹是一种直觉。

还是要找个机会见王振一面――现在,栓儿偶尔来给她请安的时候,他通常并不随侍在侧,要见王振,还真得找机会才行。

就如她所说,栓儿还小,王振也还没有露出掌权的苗头,这件事毕竟还急不来。徐循也并不想办得太着急,太露痕迹――她还在等个合适的机会。

就在平静的等待中,她的生活迎来了另一个变化。

这变化,是从太皇太后将太后同她一道叫去仁寿宫说话开始的。

太皇太后要交权了。

☆、第256章 成盟

老人家毕竟年事已高,过去的几年里,风风雨雨,并未有几天真正消停的日子。去年刚出事时,凭着一股劲头还算是撑了一阵子,从去年冬天起,也许是劲 儿过去了,她便经常病倒。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够烦人的了,不必是医生也知道,老人家体力不支,不说就此退休吧,起码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荣养。

不 过,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并不意味着会有人规劝太皇太后交出手中的权力。就连最该说话的清宁宫,也是保持了沉默,大家都在等着太皇太后自己的选择。是把权力 顺理成章地移交给太后呢,还是选择心腹女官代她行使一部分权力?这都可以随着她的心意去办,毕竟,太皇太后手里并非握有帝国重权,说白了,就是成心都翻不 起什么大浪。之前内廷分裂,两宫对峙的局面,已经给内阁提供了足够的政治把柄,不论是女官还是太后取代了她的位置,也都很难在朝政上做出什么改变。就是个 名头的变化罢了,对内阁来说,由谁来都是一样,而这点权力,太后也未必看在眼里。

尽管如此,太皇太后依然选择了太后,而非是徐循料想中的六尚女官,这自然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甚至就连太后,一进屋子,见到太皇太后身前摆放的皇帝大宝时,都是挑了挑眉毛,难掩面上惊容。

“来了?”对两人的跪礼,太皇太后只是回以淡淡的一个词,心情似乎是喜怒难测。徐循也不知道她现在到底情绪如何,和太后她也斗了有若干年了,到最后要亲自把摄政的权力交给她,虽然是为大局计,但太皇太后心里想必也是有几分五味杂陈。

“是。”太后也表现得很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