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的,你就说我的话:床笫之事,乐而有节。有些事是绝不能予以一点鼓励的!”
这哑谜打得孟姑姑都是迷迷糊糊的――她也就是忧心母子关系,劝上这么一句而已,太后反应这么大,她却是再不敢多说了。
原太子妃也好,原太子嫔也好,都还没获封,妾身未明,后宫的事,压根不会多说一句,那是全凭太后做主――其实就是能说话也不会为了两个宫女和太后拌嘴。皇帝又是把这件事交给太后去做了――也是惯例,太后的话,还有谁会反驳?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底层的宫嫔,也就是太后一句话的事而已,皇帝知道了都未多说什么,高层的妃子们,却要他和太后商量封号了,在阅看过秀女以后,他和母亲商量着,给自己多添了四个小老婆,随后便开始了一连串的册封活动。
册封太子妃为皇后,没得说了,全天下都在等待着这顺理成章的一天。册封太子嫔为贵妃,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册封太子才人何氏为惠妃,更没什么好说了,大臣们反正也管不着皇帝怎么封赏自己的小老婆。
至于太子才人徐氏,虽无子,又非勋旧出身,但因事帝勤谨、温柔贤淑――反正也还就只是因为有宠,又有功,亦得封贤妃。妃时在南京养病,帝令赏下金银彩缎,又指一船,着令其进京受册。
按说,大臣们的确是管不着皇帝怎么封赏自己的小老婆,可奈何这个贤妃的贤字,实在是有点太刺眼了,徐循才刚上路呢,朝野间,由不得也要有些声音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起步就是贤妃
不许说我不亲妈哈
我总觉得德妃和贤妃是很高级的两个妃子,硬是要比顺妃啊,宁妃什么的高,不过其实在明代待遇上是没啥区别的啦。
☆、冲突
朝廷里为了贤妃的称号,正和皇帝打嘴仗呢。当事人徐循却是一点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进京受封总是美事,这一回她又不必和任何人同行,再说,所有人现在也都知道她在皇帝心里的地位了:又不是傻的,几次单独出行,都带的是贤妃娘娘在身边服侍,现在刚登基,就给贤妃娘娘封了个这么好的封号……
按太祖定下的规矩,后宫诸妃也是没有品级分别的,除了贵妃高出众妃以外,余下贤、淑、庄、敬、惠、顺、康、宁,无非是为了表现闺房雍肃的称号,按理来说,只要是表现美好品德的封号都是可以的,也不分什么高下。但人心都是好比较的,贤怎么说也占了第一个,再加上又是传统的四妃封号之一,贤妃比起惠妃来,感觉就值钱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