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能保证,上了火线,她会将所有伤员从炮火下抢救回来,给予最及时的急救。

*

赵爱英与李建群结束知青生涯后返回了城里,托关系进了文工团,现在前来老山慰问前线战士。

她们久违地见到张君心。

这次来老山,一是进行慰问工作,二是来找张君心叙旧。

知青站的同志很久没有得到张君心的消息,还难过了好一阵。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人民日报上看见她的照片。

“瘦了,黑了,但还是那么漂亮。”李建群拍着张君心脸,喜悦与忧伤并存。

“离开这么多年,居然也不给我们来一封信。”赵爱英抱怨。

她们紧紧握住同伴的手,止不住流泪。

两人缓缓述说张君心离开后的日子。

正如她们所料,政策很快就下来了,知青回城。

零星有几个成了家的女孩舍弃了得来不易的机会,在边境的小村子停留,绝大部分知青都抓紧机会返回故乡。

李建群跟赵爱英回城后,准备高考。但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哪里那么容易考上?她们尝试过,最后失败了。

父母是文工团员工,接着这层关系,她们进入文工团。工作还算不错。

不过如今时代变了,改革开放。

两个好朋友认为对文工团平淡的生活不太满意,还想着要不要去特区闯一闯。

“出去闯荡很不错,就是要注意安全。”张君心鼓励道。

“我们也是这样的想的。”李建群道。

“不说我们了,君心,你有考虑过自己没有?以后怎么办?”赵爱英皱着眉道。

战争迟早要结束,张君心是从地方上招来的医务工作者,到时候哪里来哪里去,这不就回到小村的卫生所里了吗?

若是返回小村子当个赤脚医生……

如今医疗系统正规化,赤脚医生正在逐步淘汰。她没有行医资格。

还有,知青回城那一拨政策张君心错过了。现在想回家怕是不容易。有些留在下乡地点的人后悔了,后来都都没有机会回城。

张君心将青春献给战场,可当她回去后却面临回不了家,没有工作,找不到位置的可怕未来。

被她们一提醒,张君心确实想起自己背后还有诸多的麻烦。

可她现在哪有功夫去忙这些事情?她离不开前线。

“这些事情,就等战争结束后再忙了。”张君心道。

知青回城是国家大政策,她情况有特殊。多跑几趟,大不了多看点公务员的眼色,送点礼,想要回故乡,总是有办法的。

行医需要执照,那她就去考。不是她自吹自擂,考执照对她不成问题。

*

文工团的慰问演出结束后,攻占936高地的战斗打响。

23分钟,这场战斗持续了23分钟。我军行动胜利,成功攻占936高地。

炮火的声音消失了,战斗取得胜利。

负伤的战士被抬下山,进入野战医院急救。

“姐姐,我疼。”十七岁的小战士顾卫国忍不住喊痛。他呼吸急促嘴唇都在发抖,但他没有哭。

他伤得很重,身上十多处中弹,双腿还没了。

年纪小小的战士作战最为英勇。顾卫国作为突击队成员第一个冲出战壕,击毙敌军17人,破坏2个火力点。正常进攻之际,地方一个隐蔽的倒打火力点突然开始设计。激烈的炮火瞬间将他的双腿砸飞。但他没有就此倒下,依旧坚持作战。顾卫国拖着残破的身体靠近敌方火力点,拼死炸掉敌方碉堡后继续杀敌,直到休克。

张君心将他抢了回来,止血、通气、输液、输血,当时并没有抱多少希望。但顾卫国生命力顽强,意志坚决,手术后不久很快苏醒。

“不怕,姐姐给你打一针,很快就不痛了。”张君心一边安慰,一边给他上止痛针。

所有的手术已经结束,现在进入观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