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初初入宫便听闻璟妃娘娘是后宫独一份得宠的,那管事嬷嬷说,后宫之中唯有璟妃娘娘侍奉最得陛下之心,妹妹心中很是羡慕,日后还望璟姐姐提点一二,妹妹也可为璟姐姐分担一二。”
婉常在故作娇羞,缓缓开口。
一字一句分毫不差地落在了郁璟和的耳朵里,郁璟和差点将口中刚饮的茶喷了出来。
见过大言不惭的,却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一个刚刚入宫的新人,还没侍寝呢,张嘴闭嘴便说些什么「分担一二」,这脸皮当真比城墙还厚。
郁璟和将手中的青花瓷杯缓缓放下,目光看向那位婉常在,“和你说这些话的管事嬷嬷大抵会因为你的失言而断了性命了。
罪名便是,奴婢背后妄议高位主子,以下犯上。
还有,你方才话中似乎与本宫姐妹相称,谁是你姐姐?本宫家中可没有这么不懂规矩的妹子。”
第137章 邪祟作怪
刘太后现下虽然势微,但是她毕竟贵为太后,惩治后宫的嫔妃还是小事一桩。
只是,前脚婉常在受了委屈,刘太后紧接着便找璟妃的茬儿,未免有些太引人注目了。
刘太后不是个蠢的,心中想到了这一层。
想要惩治璟妃,必是要花时间花心思筹谋一番的。
刘太后在心中盘算了起来,这位璟妃膝下不是有一位六皇子嘛...
孩子就是母亲最大的软肋,她便从六皇子身上入手罢。
刘太后不是吃素的,她的心计与本事不容小觑。不然也不会一步步在险窦丛生的后宫之中走到了如今的高位。
次日一早,刘太后身体抱恙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永寿宫漏夜将太医请过来为其诊治,太医只说刘太后此番病的凶险,却说不出病因。
刘太后一连「晕」了三日,陛下与皇太后都亲去了长寿宫探望一二,以表关怀。
母子二人,心中一致认为,刘太后此番打眼看着,当真不像是装的。
那刘太后双目紧闭,冷汗止不住的流,现下已然是秋日,这贴身的里衣隔一会儿便要换一套...
宫里的太医倾尽毕生所学,刘太后这边仍然没有好转。
后宫之中,沉寂许久的白贵人向陛下与皇太后谏言,说自己曾是姑娘的时候,她的母亲,也就是现在白家的当家主母也生过类似奇怪的病,病症与刘太后十分相似,还是多亏了皇城之中永宁庵的一位仙姑才得以康健如初的。
白贵人言语之中暗示着陛下,刘太后此番身子不适,且病的突然,许是与那邪祟入体相关。
说实在的,这位刘太后做过许多不光彩的事情,萧疏阔巴不得她身子虚弱,无药石可医呢。只是,现下他已然在筹谋着要除去刘太后以及平王的势力,刘太后在此时出事,便棘手了。
真诚提出谏言的这位白贵人,因着之前春日宴一事,再无生育的可能,她出身白家,这白家在文臣之中排在前列,声誉颇高,想来也是真心为着后宫,为着刘太后的康健着想的吧。
萧疏阔想着,便同意了白贵人的提议,即刻着人去永宁庵去寻那位仙姑。
仙姑依着圣旨,打着驱除邪祟的名号便进了刘太后的永寿宫。
这位仙姑命人在南朝皇城之中,寻到了一只哑巴公鸡,然后又点名要一坛花椒酒,原本这哑巴公鸡便难寻了,没想到这花椒酒的要求更是奇异,这花椒酒得是尘封十年整的,多一日乃至多一个时辰都不行,而且藏酒之处还要位于南朝的西北方。
但是,既然仙姑开口讨要了,为着刘太后的康健,虽然大费周章,但还是寻到了。
那仙姑将花椒酒洒在刘太后的床榻周围,又将那哑巴公鸡割喉取血,将那鸡血也洒在刘太后的床榻周围,仙姑一边撒着鸡血,一边嘴中念念有词,“驱除邪祟,还我清明。”
只见刘太后的床榻周围忽而冒起了黑烟,滚滚向上,同时伴有奇怪的味道,闻起来像是什么被烧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