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本宫等待你的消息。”

九天这边利索地与方若云商议办报的事,许多识文断字的女子,听了她们的话都跃跃欲试。

胡氏很想加入,甚至觉得以“丞相夫人”的身份,像张嫣嫣那样的馆长位置,非她莫属。

“公主,臣妇想参加。”胡氏急切地说,“臣妇现在就能确定。”

九天淡淡地看着她,笑说:“王夫人身怀六甲,还是先养胎,其他以后再说。”

胡氏还要勉强,九天便说一句:“王夫人先问问丞相大人?”

胡氏闭了嘴。

待众人走后,九天笑嘻嘻地对殷槿安说:“我想见见王地主。”

“怎么忽然想见他?”殷槿安说,“你想见他便召他来宫里,没有你做公主的上门去看望臣子的道理。”

九天笑笑说:“二舅,恩威并施嘛。”

她找到王粲,说要去拜访王地主。

“当初本宫与傲天帝陛下在龙门镇窘迫,幸得王大人父子三万两银子相助,此等恩德,本宫永世难忘。”

王粲一听这话,心里警铃大作。

立即跪下,说:“臣与父亲感谢殿下逆天改命,生生世世做牛做马也还不完恩德,臣立即把父亲送来与公主说话。”

当即快马加鞭回府,进王地主的院子,把下人屏退,把胡氏和王行俭叫来。

“你们在宫里说了、做了什么?”王粲严厉地问。

胡氏大吃一惊,当听说公主要拜见公公,松了一大口气,说道:“相爷为朝廷鞠躬尽瘁,当初父亲和相爷对陛下和公主也足够友善,公主要来府里,也在情理之中。”

王地主破口大骂:“放屁!我看你是好日子过得太舒服,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王粲听了胡氏的话,便知道有大麻烦,急忙问王行俭在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行俭自幼跟着王地主长大,一板一眼的,像个小号的王粲。

“娘亲在宫里要求公主替儿子占卜前途,还想公主算一算肚子里弟弟妹妹的运气;

娘亲说当年陛下和公主在龙门镇受人欺辱、很落魄,给父亲改命,祖父给了公主三万两卦银;

另外,公主想叫顾夫人与她一起办《大齐报》,娘亲也想参与,她想做馆长……”

王地主捶胸顿足,指着胡氏说:“知道为什么行俭不交给你养吗?因为你目光短浅,还没有眼色。你可知,行俭说的这些,每一条,都是灭门的大罪!”

陛下和公主,是齐国的开国皇帝,可以说是西夏/齐国最伟大的皇帝,你是多没脑子才会提他们曾经的窘迫?

九天是尊贵无双的公主,你有什么天大的功德?竟然让一国公主给你算卦?一卦三万银?这不是公开败坏公主的名声吗?

当年是王地主硬要给三万两银子,公主可是分文未取,全部捐给穷苦人了!

《大齐报》这是陛下的眼睛和嘴巴,你有什么脸面,嘴巴一张就要求参与?还想做馆长?你咋不上天呢?

胡氏这才怕了,不服地说:“可公主并没有说什么……”

“她若不在意,就不会专门来臣子家里感激当年的收留之情!臣子需要君上来感谢吗?”

“蠢而不自知,还想着人家来看望我是应该的?你是不是还想着她来到府里,你可逮住她好好地算上几卦?”

王地主气到差点厥过去,责令胡氏生完孩子就回龙门镇老宅,不准再回京城。

府里待了不久,王粲、王地主,带着王行俭,匆匆进宫。

王地主如今已经七十岁,倒是因为整日劳作,身子骨还不错。

就眼神不太好了,再加上知规矩,不敢抬头看九天,所以他现在根本不知道九天长什么样。

九天叫人给他上好茶,唠家常好半天。

王地主心里服气,又敬仰,便诚恳地说:“殿下是大齐的福星,草民一家得陛下、殿下的天恩,日子越过越好。这几年风调雨顺,收成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