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1)

还说自己在哪儿都能睡着,睡车上都睡习惯了,比床还舒服。

施向南只能随他去。

昨晚施向南按照约定的时间去收钱、取走没卖完的货,小老板们都想着以后继续做这个生意,给钱给的一个比一个爽快,态度也是大变。

就差把她捧在供桌上了。

施向南对于南瓜子的销量已经心里有数了。

今天早上有人找上门来,她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但直到中午还一直有人找来,饭点找来这个还一个劲儿地说要请她吃饭。

施向南就觉得有点不对了。

第100章

当然,随着对方做了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施向南就知道是哪里不对劲了。

因为这回来的不是校门口商店的老板们。

这是批发商。

施向南对省城不熟,自然也完全不了解这边的副食批发商们。

施向南最开始在羊滩镇的三天集市上是自己是做零售的,后来在县城里也是主要做零售。

也是因为羊滩镇上的商店老板杨爱国主动问起了,施向南做生意当然不能把钱往外推,能多赚一点是一点。

她这才开始也做批发。

到了云山县城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前段时间出长差到别的市里去一家一家的谈生意,包括这一次自己到省城里来找零售商们。

其实施向南不是没有想过自己找批发商的。

这样可以给她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

至少食品厂运输队就没有什么做起来的必要了。

但问题是现在还在九十年代初。

她又只是一个县城里小小的食品厂。

首先不知道有没有能管运输、又有零售商人脉的大批发商的存在。

其次就算有,她也没有联系方式。

做到那个层次的人,不可能她找上门去说一声,人家就答应从她这里批发食品了。

只能自己来。

现在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了,而且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的话,施向南要把货都卖给他的话,倒真是省了不少事。

不过现在嘛……

这一上午,找上门来的小商贩们就没有断过。

施向南如果不怕耽误时间、精力的话,她要自己批发给零售商们,跨过批发商这个二道贩子,也的确能行得通。

别说施向南的奶奶唐青娥、或者是她父母施开阳二人在这里了,哪怕换成施向东在这儿,只要问他,给出的意见一定是自己卖!

干嘛要让别人多赚一道钱?

有钱自己赚多好啊!

施向南可还欠着债呢。

但施向南又不是打算把自己局限在云山县城内。

不,准确说,她从来没有打算把自己局限在省内。

那么她自己在这里耗时间精力零售,无形中的损失就很大了。

马上就要迎来1992年,那位老人春天要在南方发表讲话的。

从此以后,国民的经商赚钱热情就被大大激发出来了。

施向南重生到1991年,其实已经有点晚了,否则她大可以想办法去南方,不比在西北这样贫穷、自然环境恶劣出名的地方慢慢发展强?

时间对她来说是最宝贵的。

施向南这一次出差只带了一个严文娴和一个冯大山,再加上一个司机王永昌。

冯大山和王永昌早年走南闯北,最会看人眼色,也最懂得做人的分寸。

他们是绝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头发表意见的。

严文娴就更别提了。

想出时间长了施向南才发现,她比方立军更惜字如金。

方立军只是不爱说话,该说还是会说的的。

比如施向南去看望他医院的老母亲,他就会道谢。

推荐严文娴给施向南的时候,他也会把能说的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