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一次不一样。
这条路是施向南自己家以后天天都能用得上的路。
她在这儿也不仅仅是为了验收而已,更多的还是为了体验一下自家通车了、自己修出了一条这么宽阔的石子路,走在上头是什么体验。
施向南走的一点也不累,一直走到了施家洼都还兴致勃勃的。
其他村民们也是来凑热闹、想第一个走上新路。
他们大多都是平时干惯了力气活儿的,走这么点儿路算什么啊?
跑个来回也不会有人叫一声苦的。
已经一脚一脚地走了一大半,施向南就请她花钱找来的那位专业人士在她们家休息一会儿。
她再出去走一走。
走到舅舅家里头去。
杨树坪的人听了都大声叫好。
“一起走啊!”
“咱们一块走完!这条路修的可真好!我走着感觉脚步轻得很,跟学会轻功了似的,一点都不累!”
她是花钱的人都说要走完,那孙大顺和那位专业人士自然也不会真的就在这里坐着了。
也起来要跟着一起走。
施向南还跟孙大顺解释了一下:“不是不相信你,这个村子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通车的路修出来了,还修的这么好,我就想自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走一趟。”
孙大顺非常赞同她的说法:“我知道,能理解,我家里头要是有一天也能修上这样的路,我估计得比施厂长你还高兴、还要激动!光走哪儿行,我得在上头跑!打滚!开车!”
施向南忍不住笑了。
不过因为施向南强调了她接下来只是想走走,跟工作无关。
而且说的语气还很真诚。
于是这就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路程走的更加轻松了。
不是说脚步更轻松,而是氛围更轻松。
一路从三岔路口走回来,有事要忙的村民们也该回家的就回自己家里忙去了。
所以后面往杨树坪走的时候,后头跟着的村民倒是少了不少。
还跟着的要么是施家洼闲着没事干、就对这条新路感兴趣的村民们,要么就是杨树坪、还有其他沿途的村民们了。
人数不多,也没有原来那么闹腾了。
说实话,施向南也是第一次走这样的石子路。
前世她离开家南下的时候,三岔路口到家里都还是土路,后来她回来的时候,已经修上了水泥路。
他们这一段儿就没有铺过石子路。
不过水泥路如果不能好好养护的话,坏起来也是很快的。
比如施向南就记得,她回来的时候也没有打听到那条水泥路修了多久,但已经很多地方都裂了缝,有的地方都直接从边沿掉下去好几块。
还有的则是下陷的很严重。
天一下雨也是一洼一洼的水。
而且吧,只有水泥路上用了水泥,但是农村人自己家里、地里也都是泥土。
村民们总不可能要上水泥路还专门换个鞋吧?
满脚的泥被带到水泥路上,也要等老长时间才能被雨水冲刷干净。
而且水泥路是一点儿也不防尘的。
偏偏山村里头别的都不多,就是泥土多。
再加上他们这儿风大,那尘土多也是可想而知了。
水泥路上也是天天都灰扑扑的。
这也是施向南选择石子路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她不是说以后就真的只用这石子路了。
食品厂还在发展,她也不是一成不变。
以后有了条件,再来修一条泊油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走到杨树坪又走回家里的施向南这样想着。
他们又出去的时候,张秀珍就没有再跟着一起了。
杨树坪到他们这段儿是最早修好的,修好了以后她跟杨树坪的人都是差不多,根本忍不住。
于是一群人就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