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1 / 2)

已经是非常厚道的价格了。

说实话农户们多种出来的这一部分,施向南根本没有赚他们的钱。

只是保本而已。

她更多的还是想收了原材料上来进行加工生产后进行批发售卖,市场才是食品厂挣钱的地方。

这是签合同的时候就让施向东带着人跟各村的村长们说的清楚明白、务必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确定听懂了、能讲给农户们听了的。

因为村长们在种植期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村子里进行讲解宣传,农户们都搞清楚了这一部分钱的收购价格的原因,大家的接受度都还不错。

现在合作的全部农户的原材料已经全部收集完毕,一部分收进了食品厂的仓库里。

西施食品厂的原材料前所未有的宽裕起来。

农户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打听下一季合同的事情了。

而原来没有种上的农户们听说好些村子因为给西施食品厂种植瓜果挣了不少钱。

不说多吧,至少比往年种粮食挣得翻了一倍。

而且像是南瓜这样好活的东西,种起来可比麦子省事多了。

又能挣钱、又省事。

种出来的越多挣得越多。

那么大一个食品厂就在县城里,也不会跑。

只要签了合同开始给他们种东西,就不用担心钱到不了手的问题。

这样的美事儿,谁不想干?

有地的农村人们都打听清楚了。

上一回食品厂都是跟镇上的领导、还有村长谈的。

他们就主动去找村长,要求村长去镇上反应他们的意思。

他们也要种瓜子!

要说种别的东西他们还有顾虑,可是种点葵花籽南瓜子,还有花生,这谁不会啊?!

这几样庄稼对于土里刨食儿的农村人来说一样比一样好侍弄。

去镇上提这个事情的人多了,各个镇上的领导都到云山县的机关大楼里去反应下头的情况去了。

施向南这边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本来她这边这一季的农作物收的差不多了,已经在准备明年的事情了。

今年为了这个稳定原材料供应的事情,他们食品厂扩大规模的计划都暂时往后放了放。

第一季他们没有找更多的商户合作,除了一个种子不够的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这是第一次搞这种模式。

食品厂没有十足的把握、庄稼人们对食品厂也没有足够的信任。

所以才谈下来了那么些村子。

但现在情况又不同了。

经过第一季的实验,食品厂这边确定这种模式可行。

农户们看到第一季合作的农户们挣了钱也愿意跟食品厂签合同。

一切水到渠成。

就连领导们那边,也看到了食品厂的实力和潜力。

如果去年县里那位领导上门,别人还能说一句为时尚早的话。

现在的西施食品厂是可以担负得起县城领导们的期望了。

因为食品厂就快要一年了。

领导那边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食品厂每个月交的税就知道,它每个月的利润都是稳步上涨的。

去年年底那一个月,因为瓜子花生这些也属于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货。

十二月一整个月都属于爆发式的售卖。

光是那一个月食品厂就交了十几万的税。

1992年的正月销售量有所降低,但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年底那一个月本来就属于特殊情况。

如果只看1992年这大半年的缴税情况的话,是可以看到整个呈现上升趋势的。

每个月都比上个月高一点。

不多,但一直在提高。

这一点在施向南之前去黄领导的办公室里拿出计划书的时候也有说明。

因为原材料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